第二章 上焦篇第 7 頁
www.ibe2005.net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7-3-19 12:16:18 

十、溫瘧
50骨節疼煩時嘔,其脈如平,但熱不寒,名曰溫瘧,白虎加桂枝湯主之。
陰氣先傷,陽氣獨發,故但熱不寒,令人消爍肌肉,與伏暑相似,亦溫病之類也,彼此實足以相混,故附於此,可以叁觀而并見。
治以白虎加桂枝湯者:以白虎保肺清金,峻瀉陽明獨勝之熱,使不消爍肌肉。
單以桂枝一味,領邪外出,作向導之官,得熱因熱用之妙。
經云「奇治之不去,則偶治之,偶治之不去,則求其屬以衰之」是也,又謂之復方。
”白虎加桂枝湯方辛涼苦甘復辛溫法。知母六錢,生石膏一兩六錢,粳米一合,桂枝木三錢,炙甘草二錢。水八碗,煮取三碗,先服一碗,得汗為度,不知再服,知後仍服一劑,中病即已。
51但熱不寒,或微寒多熱,舌乾口渴,此乃陰氣先傷,陽氣獨發,名曰癉瘧,五汁飲主之。
仲景於癉瘧條下,謂以飲食消息之,并未出方,謂如是重病,而不用藥,特出飲食二字,重胃氣可知。
陽明於臟象為陽土,於氣運為燥金,病系陰傷陽獨,法當救陰何疑,重胃氣法當救胃陰何疑?
制陽土燥金之偏勝,配孤陽之獨亢,非甘寒柔潤而何,此喻氏甘寒之論,其超卓無比論也,葉氏宗之,後世學者咸當宗之矣。
”五汁飲加減法此甘寒救胃陰之方也。欲清表熱,則加竹葉、連翹。
欲瀉陽明獨勝之熱,而保肺之化源,則加知母。欲救陰血,則加生地、元叁。
欲宣肺氣,則加杏仁。欲行三焦,開邪出路,則加滑石。
52舌白渴飲,咳嗽頻仍,寒從背起,伏暑所致,名曰肺瘧,杏仁湯主之。
肺瘧瘧之至淺者,肺瘧雖云易解,稍緩則深。
最忌用治瘧印板俗例之小柴胡湯,蓋肺去少陽半表半 之界尚遠,不得引邪深入也。
故以杏仁湯輕宣肺氣,無使邪聚則愈。
”杏仁湯方苦辛寒法。杏仁三錢,黃芩一錢五分,連翹一錢五分,滑石三錢,桑葉一錢五分,茯苓塊三錢,白蔻皮八分,梨皮二錢。水三杯煮取二杯,日再服。
53熱多昏狂,? y煩渴,舌赤中黃,脈弱而數,名曰心瘧,加減銀翹散主之,兼穢舌濁口氣重者,安宮牛黃丸主之。
心瘧者,心不受邪,受邪則死,瘧邪始受在肺,逆傳心包絡。
其受之淺者,以加減銀翹散,清肺與膈中之熱,領邪出衛。
其受之重者,邪閉心包之竅,則有閉脫之危,故以牛黃丸清宮城而安君主也。
”加減銀翹散方辛涼兼芳香法。連翹十分,銀花八分,元叁五分,麥冬五分不去心,犀角五分,竹葉三分。共為粗末,每服五錢,煎成去滓,點荷葉汁一二茶匙,日三服。
十一、秋燥
54秋感燥氣,右脈數大,傷手太陰氣分者,桑杏湯主之。
前人有云:六氣之中,惟燥不為病,似不盡然,蓋以內經少秋感于燥一條,故有此議耳。
如陽明司天之年,豈無燥金之病乎?大抵春秋二令,氣候較夏冬之偏寒偏熱為平和,其由于冬夏之伏氣為病者多,其由于本氣自病者少,其由于伏氣而病者重,本氣自病者輕耳。
其由于本氣自病之燥證,初起必在肺衛,故以桑杏湯清「氣分之燥」也。
”桑杏湯方辛涼法。桑葉一錢,杏仁一錢五分,沙叁二錢,象貝一錢,香豉一錢,梔皮一錢,梨皮一錢。水二杯,煮取一杯,頓服之,重者再作服(1)。
”附注:(1)輕藥不得重用,重用必過病所,再一次煮成三杯,其二三次之氣味必變,藥之氣味俱輕故也。
55感燥而咳者,桑菊飲主之,亦救肺衛之輕劑也。
”桑菊飲方方見前。
56燥傷肺胃陰分,或熱或咳者,沙叁麥冬湯主之。
此條較上二條,則病深一層矣,故以甘寒救其津液。
”沙叁麥冬湯方甘寒法。沙叁三錢,玉竹二錢,生甘草一錢,冬桑葉一錢五分,麥冬三錢,生扁豆一錢五分,花紛一錢五分。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久熱久咳者,加地骨皮三錢。
57燥氣化火,清竅不利者,翹荷湯主之。
清竅不利,如耳鳴目赤,齦脹咽痛之類。
翹荷湯者亦清上焦氣分之燥。
”翹荷湯辛涼法。薄荷一錢五分,連翹一錢五分,生甘草一錢,黑梔皮一錢五分,桔梗二錢,綠豆皮二錢。水二杯,煮取一杯,頓服之,日服二劑,甚者日三。
”加減法耳鳴者加羚羊角、苦丁茶。目赤者加鮮菊葉、苦丁茶,夏枯草。
咽痛者加牛蒡子、黃芩。
58諸氣 郁,諸痿喘嘔之因於燥者,喻氏清燥救肺湯主之。
喻氏云:諸氣 郁之屬於肺者,屬於肺之燥也。而古今治氣郁之方,用辛香行氣,絕無一方治肺之燥者。
諸痿喘嘔之屬於上者,亦屬於肺之燥也。而古今治法,以痿嘔屬陽明,以喘屬肺,是則嘔與痿屬之中下,而惟喘屬之上矣。
所以千百方中,亦無一方及於肺之燥也。即喘之屬於肺者,非表即下,非行氣即瀉氣,間有一二用潤劑者,又不得其肯綮,總之內經六氣,脫誤秋傷於燥一氣,指長夏之濕,為秋之燥,後人不敢更端其說,置此一氣於不理,即或明知理燥,而用藥夾雜,如弋獲飛蟲,茫無定法示人也。
今擬此方,命名清燥救肺湯,大約以胃氣為主,胃土為肺金之母也。
其天門冬雖能保肺,然味苦而氣滯,恐反傷胃阻痰,故不用也。
其知母能滋腎水清肺金,亦以苦而不用。
至如苦寒降火,正治之藥,尤在所忌。
蓋肺金自至於燥,所存陰氣,不過一線耳,倘更以苦寒下其氣,傷其胃,其人倘有生理乎?誠傲此增損以救肺燥,變生諸證,如沃焦救焚,不厭其頻,庶克有濟耳。
”清燥救肺湯方辛涼甘潤法。石膏”二錢五分,甘草”一錢,霜桑葉”三錢,人叁”七分,杏仁”七分泥,胡麻仁”一錢炒研,阿膠”八分,麥冬”二錢不去心,枇杷葉”六分去凈毛炙,水一碗,煮六分,頻頻二三次溫服。痰多加貝母、瓜蔞。血枯加生地黃。熱甚加犀角、羚羊角,或加牛黃。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文章錄入:中醫五絕網 責任編輯:中醫五絕網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