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上焦篇第 4 頁
www.ibe2005.net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7-3-19 12:16:18 

17邪入心包,舌蹇肢厥,牛黃丸主之,紫雪丹亦主之。
厥者,盡也。陰陽極造其遍,皆能致厥。
傷寒之厥,足陰病也。溫熱之厥,手厥陰病也。
舌卷囊縮,雖同系厥陰現證,要之舌屬手,囊屬足也。蓋舌為心竅,包絡代心用事,腎囊前後,皆肝經所過,斷不可以陰陽二厥,混而為一。
陶節庵所云冷過肘膝,便為陰寒,恣用大熱。
再熱厥之中,亦有三等:有邪在絡居多,而陽明證少者,則從芳香,本條所云是也。有邪搏陽明陽明太實,上沖心包,神迷肢厥,甚至通體皆厥,當從下法,本論載入中焦篇。有日久邪殺陰虧而厥者,則從育陰潛陽法,本論載入下焦篇。
18溫毒咽痛喉腫,耳前耳後腫,頰腫面正赤,或喉不痛,但外腫,甚則耳聾,俗名大頭溫,蝦蟆溫者。普濟消毒散去柴胡、升麻主之。初起一二日、再去芩、連,三四日加之佳。
溫毒者,穢濁也。
凡地氣之穢,未有不因少陽之氣,而自能上升者,春夏地氣發泄,故多有是證,秋冬地氣間有不藏之時,亦或有是證,人身之少陰素虛,不能上濟少陽,少陽升騰莫制,亦多成是證,小兒純陽火多,陰未充長,亦多有是證。
咽痛者經謂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蓋少陰少陽之脈,皆循喉嚨,少陰主君火,少陽主相火,相濟為災也。
耳前耳後頰前腫者,皆少陽經脈所過之地,頰車不獨為陽明經穴也。
面赤者火色也,甚則耳聾者,兩少陽之脈,皆入耳中,火有馀則清竅閉也。
治法總不能出李東垣普濟消毒飲之外,其方之妙,妙在以「涼膈散」為主;
而加化清氣之馬勃、僵蠶、銀花,得輕可去實之妙。再加元叁、牛蒡、皮藍根,敗毒而利肺氣,補腎水以上濟邪火。
去柴胡、升麻者,以升騰飛越,太過之病,不當再用升也。說者謂其引經,亦甚愚矣。凡藥不能直至本經者,方用引經藥作引,此方皆系輕藥,總走上焦,開天氣,肅肺氣,豈須用升柴直升經氣耶?
去黃芩、黃連者,芩連 藥也,病初起,未至中焦,不得先用 孳藥,故犯中焦也。
”普濟消毒飲去升麻柴胡黃芩黃連方連翹”一兩、薄荷”三錢、馬勃”四錢牛蒡子”六錢、芥穗”三錢、僵蠶”五錢、元叁”一兩、板藍根”五錢苦梗”一兩、甘草”五錢。右共為粗末,每服六錢,重者八錢,鮮葦根湯煎,去渣服,約二時一服,重者一時許一服。
19溫毒外腫,水仙膏主之,并主一切癰瘡。
按水仙花,得金水之精,隆冬開花,味苦微辛,寒滑無毒,苦能降火敗毒,辛能散邪熱之結,寒能勝熱,滑能利痰。
其妙用全在汁之膠粘,能撥毒外出,使毒邪不致入臟腑傷人也。
”水仙膏方水仙花根不拘多少,剝去老赤皮,與根須入石臼搗如膏,敷腫處,中留一孔出熱氣,乾則易之,以肌膚上生黍米大小黃瘡為度。
20溫毒敷水仙膏後,皮閑有小黃瘡如黍米者,不可再敷水仙膏,過敷則痛甚而爛,三黃二香散主之。
三黃取其瀉諸火,而不爛皮膚。
二香透絡中馀熱而定痛。
”三黃二香散方苦辛芳香法。
黃連”一兩、黃柏”一兩、生大黃”一兩、乳香”五錢、沒藥”五錢。
右為極細末,初用細茶汁調敷,乾則易之,繼則用香油調敷。
21溫毒神昏? y者,先與安宮牛黃丸、紫雪丹之屬,繼以清宮湯。
六、暑溫
22形似傷寒,但右脈洪大而數,左脈反小於右,口甚渴,面赤,汗大出者,名曰暑溫,在手太陰,白虎湯主之。脈芤甚者,白虎加人叁湯主之。
此標「暑溫」之大綱也。
按溫者,熱之漸。熱者,溫之極也。溫盛為熱,木生火也。熱極濕動,火生土也。上熱下濕,人居其中,而暑成矣。若純熱不兼濕者,仍歸前條溫熱例,不得混入暑也。
形似傷寒者,謂頭痛身痛,發熱惡寒也。水火極不同性,各造其偏之極,反相同也。故經謂水極而似火也,火極而似水也。
傷寒傷於水氣之寒,故先惡寒而後發熱,寒郁人身,衛陽之氣,而為熱也。
故仲景傷寒論中,有已發熱或未發之文。
若傷暑則先發熱,熱極而後惡寒,蓋火盛必克金,肺性本寒,而復惡寒也。
然則傷暑之發熱惡寒,雖與傷寒相似,其所以然之故,實不同也。
學者誠能究心於此,思過半矣。
脈洪大而數,甚則芤,對傷寒之脈浮緊而言也;獨見於右手者,對傷寒之左脈大而言也。
右手主上焦氣分,且火克金也。暑從上而下,不比傷寒從下而上,左手主下焦血分也,故傷暑之左脈,反小於右。
口渴甚面赤者,對傷寒太陽證,而不赤口不渴而言也。火爍津液,故口渴,火甚未有不煩者,面赤者,煩也。煩字從火從頁,謂火現於面也。
汗大出者,對傷寒汗不出而言也。
首白虎例者,蓋白虎乃秋金之氣,所以退煩暑,白虎乃暑溫之正例也,其源出自金匱,守先圣之成法也。
23金匱謂太陽中 ,發熱惡寒,身重而疼痛,其脈弦細芤遲,小便已, 然毛聳,手足逆冷,小有勞身即熱,口開前板齒燥。若發其汗,則惡寒甚。加溫 則發熱甚。
數下則淋甚。可與東垣清暑益氣湯。
張石頑注:謂太陽中 ,發熱惡寒,身重而疼痛,此因暑而傷風露之邪,手太陰標證也。手太陰小腸屬火,上應心包二經,皆能制金爍肺,肺受火刑,所以發熱惡寒,似足太陰證。其脈或見弦細,或見芤遲,小便已,酒然毛聳,此熱傷肺胃之氣,陽明本證也(1)。發汗則惡寒者,氣虛重奪(當作傷)其津(當作陽)也。溫 則發熱甚者,** 傷經中之液,轉助時火肆虐於外也。數下之則淋甚者,劫其在 之陰,熱劫乘機內陷也。此段經文,本無方治,東垣特立清暑益氣湯,足補仲景之未逮。
愚按此言太過,仲景當日必有不可立方之故,或曾立方,而後世脫簡,皆未可知,豈東垣能立,而仲景反不能立乎?但細按此證,恰可與清暑益氣湯,曰「可」者,僅可而有所未盡之詞,尚望遇是證者,臨時斟酌是善。
至沈自南金匱要略注,謂當用辛涼甘寒,實於此證不合,蓋身重疼痛,證兼寒濕也。即目南自注,謂發熱惡寒,身重疼痛,其脈弦細芤遲,內暑而兼陰濕之變也。豈有陰而用甘寒,柔以濟柔之理,既曰陰濕,豈辛甘所能勝任,不待辯而自明。
”附注:(1)愚按小便已酒然毛聳似乎非陽明證,乃足太陽膀胱證也。
蓋膀胱主水*A 火邪太甚而制金,則寒水來為金母復仇也,所謂五行之極反兼勝化已之化。
”清暑益氣湯方辛甘化陽酸甘化陰復法。
黃 ”一錢、黃柏”一錢、麥冬”二錢
、青皮”一錢、白術”一錢五分、升麻”三分、當歸”七分、炙草”一錢
、神僸”一錢、人叁”一錢、澤瀉”一錢、五味子”八分、陳皮”一錢蒼術”一錢五分、葛根”三分、生姜”二片、大棗”二枚。水五杯,取二杯,再煮一杯,分溫三服。虛者得宜,實者禁用,汗不出而但熱者禁用。
24手太陰暑溫,如上條證,但汗不出者,新加香薷飲主之。
證如上條,指形似傷寒右脈洪大,左手反小,面赤口渴而言,但以汗不能自出表實為異,故用香薷飲發暑邪之表也。
按香薷辛溫芳香,能由肺之經,而達其絡。
鮮扁豆花,凡花皆散,取其芳香而散,且保肺液,以花易豆者,惡其呆滯也。
夏日所生之物,多能解暑,惟扁豆花為最,如無花時,用鮮扁豆皮,若再無此,用生扁豆皮。
厚樸苦溫,能瀉實滿,原樸皮也,雖走中焦,究系肺主皮毛,以皮從皮不為治上犯中。
若黃連甘草,純然 藥,暑病初起,且不必用,恐引邪深入,故易以銀花、連翹,取其辛涼達肺中之表,純從外走,不必走中也。
溫病最忌辛溫,暑證不忌者,以暑必兼濕,濕為陰邪,非溫不解,故此方香薷、厚樸用辛溫,而馀則佐以辛涼云,下文濕溫論中,不惟不忌辛溫,且用辛熱也。
”新加香薷飲方辛溫復辛涼法。
香薷”二錢、銀花”三錢、鮮扁豆花”三錢、厚樸”二錢、連翹”二錢。
水五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得汗止後服,不汗再服,服盡不汗,再作服。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文章錄入:中醫五絕網 責任編輯:中醫五絕網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