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醫藥的保護與傳承
□ 張藝 杜娟 張華楨 黃彥珺 澤翁擁忠 成都中醫藥大學民族醫藥研究所
民族醫藥是我國傳統醫藥和優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各族人民長期與疾病作斗爭的經驗總結和智慧結晶。民族醫藥作為少數民族有關的傳統醫藥知識和實踐,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和代表意義,其個性鮮明、價值珍貴、代表性強,并處于瀕危境地,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范疇。2006年5月,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中國傳統醫藥作為第九大類進入了名錄。其中有:①中醫生命與疾病認知方法;②中醫診法;③中藥炮制技術;④中醫傳統制劑方法;⑤正骨療法;⑥針灸;⑦同仁堂中醫藥文化;⑧藏醫藥(拉薩北派藏藥水銀洗煉和藏藥仁青常覺配伍技藝;甘孜州南派藏醫藥)。各省也將少數民族醫藥列入省內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民族醫藥對維護少數民族人民健康所做出的貢獻,不僅具有光輝的歷史價值,同時也具備重要的現實價值。“申遺”是搞好民族醫藥保護工作的良好契機。本身就是一個保護的過程,在申報當中的整理、發掘、調研,就是對民族醫藥文化的一種關注和保護。將中國民族醫藥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加以保護,以此推動、促進中國民族醫藥按照自己的邏輯健康可持續發展。此外,申遺的過程也是一個傳播和發展的過程。通過申遺可以讓國內外了解和進一步認識民族醫藥的發展歷程,使民族醫藥對人類健康做出的貢獻得到世界范圍的認可。以申遺這種方式來宣傳民族醫藥,其在對外傳播速度、廣度和深度方面的優勢是其他方式所不能比擬的。為加快民族醫藥申遺工作,應采取以下對策:
1.建立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
加快制定“十一五”時期民族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規劃。爭取在三年內基本完成對民族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工作,構建起民族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法規政策體系,到2010年基本形成較為完善的民族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
盡快制定民族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要對民族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藏量、表現內容及其形式進行全系統的研究,建立檔案,編制保護規劃,建立民族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數據庫和保護名錄體系,建設民族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建立民族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數字資源庫。
制定支持民族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各項優惠政策。積極培養和引進民族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人才;積極爭取政府加大對民族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資金投入,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民族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2.成立相關機構,加強相關科學研究
組織部分高校、民族醫院和各專業研究所等的專家學者,成立中國或西部民族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隊伍和研究機構。
加強對藏醫放血療法、藏醫藥浴療法、壯族民間醫藥、彝族醫藥、羌族醫藥等少數民族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搶救和保護。繪制中國民族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分布圖,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譜系,制定傳承人資助辦法。出版《民族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等專著。
根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與保護的要求,需要廣泛深入的進行調查研究,特別對無文字的少數民族醫藥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在廣泛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中國民族醫藥的發生、傳承與發展的方法與規律;研究提出構成中國民族醫藥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容與分類,并對每一項內容進行深入翔實的研究分析,吸收、借鑒中醫藥相關研究的成果,分析影響中國民族醫藥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申報的方法與建議。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