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絡消異止痛湯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
□ 王 平 河北省廊坊市中醫院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婦科常見病、多發病,診斷不易,治療困難,且易復發。嚴重影響婦女的日常生活及生育能力。該病具有局部種植、浸潤、遠處轉移、病變廣泛,復發率高的特點,在生育年齡婦女中有較高的發病率。筆者遵從中醫絡病理論,自擬通絡消異止痛湯治療本病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我們參照衛生部制定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診斷標準。全部病例經臨床診斷、腹腔鏡或病理診斷為子宮內膜異位癥,并排除子宮肌瘤及全身性嚴重疾病者,所選我院就診病人:治療組68例,病人年齡24~48歲,病程0.5~10年。對照組54例,年齡26~49歲,病程0.6~11.5年。
治療方法
治療組采用用桃仁、紅花、當歸、川芎、三棱、莪術、水蛭、 蟲、紅藤、雞血藤、元胡、黨參、地黃、黃芪、木香、 枳實、半夏等藥物,每日一劑,水煎兩次,共取汁300ml,分早晚兩次溫服,藥渣趁熱布包外敷患處;經凈2日后開始服用,2個月為一個療程。
對照組口服達那唑,每次200mg,每日3次。月經第一天開始服用,3個月為一個療程,兩組均連續治療2個療程。后統計療效。
結果
1.療效標準 參照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婦產科專業委員會第三屆學術會議修訂的標準擬訂。臨床痊愈:癥狀全部消失,盆腔包塊基本消失,不孕癥患者在3年內妊娠或生育;顯效:癥狀基本消失,盆腔包塊縮小,雖局部體征存在,但不孕患者得以受孕;有效:癥狀減輕,盆腔包塊無增大或略縮小,停藥3個月內癥狀不加重;無效:主要癥狀無變化或惡化,局部病變有加重趨勢。
2治療結果 治療組痊愈18例,顯效22例,有效19例,無效9例。治療組68例總有效率86.7%。對照組痊愈7例,顯效17例,有效14例,無效16例。對照組54例總有效率70.3%。
討論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指子宮內膜組織出現在子宮腔面以外,以痛經、不孕、月經失調、性交痛為主要表現,給病人及家屬身心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嚴重影響著中青年婦女的健康和生活質量。近年來子宮內膜異位癥發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目前中西醫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發病及治療的研究日益增多和深入,但西藥價格昂貴,激素藥長期使用毒副作用大,手術治療也存在較高的復發率,而中醫治療該病具有較強的優勢。
子宮內膜異位癥屬中醫學“痛經”、“癥瘕”、“月經不調”及“不孕”范疇,多因素體腎虛或七情抑郁、氣血勞傷、房室不節等而致腎陰虧虛;或因人流手術創傷等導致沖任損傷,胞宮藏瀉功能異常以致瘀血留結于下腹,瘀阻沖任、胞宮胞脈、胞絡,影響氣血運行。若血結局部,久則病灶周圍纖維組織增厚變硬而成癥瘕;瘀血不去,新血不得歸經,導致月經不調。總之,該病病機為正虛血瘀,病久則瘀血入絡,而纏綿難愈。
筆者自擬通絡消異止痛湯治療本病。方中桃仁、紅花、當歸、川芎、三棱、莪術活血化瘀;用水蛭、 蟲等蟲類藥是取蟲類走竄,入絡搜剔之意因其生活特性,多走竄甚速,具有攻沖之性,善入細微孔隙之處,故常在絡病的治療中作用獨特,取效快捷。并用紅藤、雞血藤等藤類藥活血通絡;同時應用扶正藥物增加病人的抗病,提高免疫力,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諸藥共奏益氣活血、通絡止痛之效。實踐證明,該方組成合理,療效顯著。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