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醫藥第 3 頁
5.請作者自留底稿,本社概不退稿,收到來稿兩周內向作者反饋處理意見。本刊來稿必復,凡向本刊投稿超過20天內未接到稿件處理通知的作者,請先與本刊聯系,切勿一稿多投。
6.屬于科研課題、基金項目的請注明課題名稱及項目編號,并提供證明文件。
7.本刊采用的稿件,均發稿件錄用通知。出刊后贈前兩位作者雜志各1冊。根據作者要求可發論文證書。
作者須知:
1.文稿作者不宜太多,限直接參加研究者,應對全文的內容負責,并能回答文中的問題。
2.作者之間用“ ,”分隔,同一篇文章,不同單位的作者要在作者名字右上角分別標注“1”、“2”,以示區別,并且在作者下方分別標注相應的單位。如:
作者1,作者2
(1.第一作者單位科室,所在省市 郵編;2.第二作者單位科室,所在省市 郵編)
3.凡是一個單位掛兩個牌子的單位,表示格式為:單位A &單位B。
4.本刊規定,通訊作者要在名字右上角標注星號“*”,并在文章左下角標明*[通訊作者]。凡是作者自己在名字上方標注星號“*”者,本刊一律按通訊作者處理。
5.英文摘要應在郵編后加國名。其中作者的漢語拼音采用姓前名后,中間空格,姓的英文須大寫,復姓應連寫,名的首字母大寫,雙名中間加連字號,姓與名均不得縮寫。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