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辨證論治白喉
中醫辨證論治白喉
中醫學很早即有許多關于白喉病的記載,最早見于《內經》,稱之為“喉痹”。北宋《圣濟總錄》和明代《景岳全書》又稱之為“纏喉風”和“鎮喉風”。1864年張紹修所著《時疫白喉捷要》則正式提出白喉病名,為我國第一部詳細記載白喉的專著。認為白喉為時疫,證發有時,傳染甚速,病重危險,治者每多束手無策,其后《重樓玉鑰》一書云:“喉間起白如腐一證……初起發熱,或不發熱,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鼻通者輕,鼻塞者重,聲音清亮,氣息調勻易治,若音啞氣急,即屬不治。”對本病的臨床特點及預后判斷進行了詳盡描述。
辨證論治
1.風熱襲表
癥狀:發熱,微惡寒,頭痛身疼,咽紅有白點或片狀假膜。舌質紅,苔薄白,脈浮數。
治法:疏風清熱。
方藥:銀翹散加減:金銀花12克,連翹、牛蒡子、玄參各10克,薄荷(后下)、蟬蛻各5克,甘草9克,牛膝根15克。
2.陽熱亢盛
癥狀:高熱煩渴或惡心嘔吐,咽部紅腫,白膜較大。舌紅苔黃,脈數。
治法:清熱瀉火解毒。
方藥:五味消毒飲合黃連解毒湯加減:金銀花、紫花地丁各12克,黃連6克,黃芩、黃柏、梔子、連翹各10克,蒲公英、山豆根各15克。若見皮膚斑疹,加牡丹皮10克,生地黃12克。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