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的中醫辨證論治第 2 頁
2.暑濕郁蒸
癥狀:猝然吐瀉交作,腹痛,嘔吐物酸腐,瀉下黃色水樣便,或帶黏液,氣味臭穢,煩熱口渴,胸脘痞悶,或伴有發熱頭重,肢體酸楚,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多濡數或滑數。
治法:解暑清熱,利濕止瀉。
方藥:新加香薷飲合雞蘇散加減:香薷、厚樸、連翹各10克,金銀花、扁豆花各12克,滑石15克,甘草、薄荷各6克。若表證較重者可加葛根15克,黃芩10克;若出現高熱、煩躁,可加黃連6克,大黃10克;若夾食滯而見嘔吐酸腐、大便奇臭者,可加神曲、山楂、麥芽、枳實各10克;腹痛腸鳴較重者,可加白芍10克,木香6克。
3.寒濕內困
癥狀:嘔吐清水,瀉下清稀,甚至如水樣,腹痛腸鳴,脘悶食少,口淡不渴,小便清而量少,或兼有惡寒,頭痛,肢體酸痛。苔白膩,脈濡緩。
治法:芳香化濕,散寒和中。
方藥:藿香正氣散加減:藿香、紫蘇葉、大腹皮、白術、厚樸、半夏、白芷各10克,云苓12克,桔梗、甘草各8克,生姜5片,大棗5枚。若表邪較重者,可加荊芥10克,防風6克;濕邪較重而癥見胸悶食少、肢體倦怠、苔膩或白滑者,可加蒼術15克,陳皮10克,豬苓10克,木香6克。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