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火論治焦慮癥
從火論治焦慮癥
焦慮癥是一種以持續(xù)性緊張、擔心、恐懼或發(fā)作性驚恐為特征的情緒障礙,伴有植物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和運動不安等行為特征。屬中醫(yī)學情志病范疇,包括“郁證”、“驚悸”、“怔忡”、“不寐”、“百合病”、“奔豚氣”等。
痰火:心神不寧,善太息,心悸,驚惕不安,心煩易怒,咽中如有物梗阻,痰多嘔惡,少寐多夢,胸脅痞滿,口苦口黏,頭暈頭脹,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方用溫膽湯合梔子豉湯加減:陳皮、半夏、竹茹、枳實、茯苓、白芥子、黃芩、炒梔子、淡豆豉、萊菔子、薄荷、百合、合歡皮、遠志、石菖蒲。
瘀火:久病入血,痰瘀互結,見情志抑郁,多愁善感,口苦口干,胸脅隱痛或刺痛,多夢易驚,在女子則乳房脹滿有塊,月經(jīng)遲滯,色黯有塊,舌苔白,質暗有瘀斑,脈弦。血府逐瘀湯加減,藥用當歸、紅花、生地黃、懷牛膝、桃仁、赤芍、川芎、柴胡、黃芩、牡丹皮、甘草、合歡皮、百合、柏子仁、鉤藤。
肝火:煩燥易怒,面紅目赤,驚悸頭痛,口苦、口干、口渴,便秘溲赤,脅痛失眠,舌紅脈數(shù)。藥用龍膽瀉肝湯、柴胡疏肝散加減:龍膽草、炒梔子、柴胡、香附、郁金、黃芩、生地黃、當歸、牡丹皮、白芍。
心火:心煩少寐,怔忡驚恐,坐立不安,胸悶氣短,幻視幻聽,惡聞聲響,注意力不集中,舌淡苔白或黃,脈細或數(shù)。藥用黃連解毒湯、安神定志丸加減:黃芩、黃連、黃柏、梔子、炒薏苡仁、石菖蒲、遠志、竹葉、麥冬、牡丹皮、合歡皮、生甘草、柏子仁、天冬。
虛火:如為陰虛火旺,癥見情緒焦慮,緊張不安,手足抖動,肢體麻木,眩暈耳鳴,失眠健忘,五心煩熱,咽干口燥,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方用二陰煎加減:藥用生地黃、玄參、麥冬、地骨皮、女貞子、旱蓮草、燈心草、石菖蒲、合歡皮、百合、赤芍;若脾虛及腎,心膽氣虛,陰火上泛,癥見情緒低落,頭目眩暈,心煩少寐,健忘耳鳴,畏寒肢冷,腹痛納少,或善驚易恐,坐臥不安,舌紅苔白,脈沉細弦,藥用補中益氣丸、逍遙散加減:黃芪、白術、云苓、陳皮、升麻、柴胡、當歸、薄荷、柏子仁、合歡皮、炙甘草、香附、桑寄生、菟絲子。
- 網(wǎng)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wǎng)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fā)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y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y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y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y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fā)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yī)藥發(fā)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fā)展規(guī)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