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辨證論治妊娠貧血
貧血是妊娠期較常見的合并癥,屬高危妊娠。由于妊娠期血容量增加,且血漿增加多于紅細胞增加,血液呈稀釋狀態,又稱“生理性貧血”。貧血在妊娠各期對母嬰均可造成一定危害。其中以缺鐵性貧血最常見,占妊娠期貧血95%,其次為巨幼紅細胞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很少見。中醫無此病名,據其臨床表現,屬“虛勞”、“血虛”、“血證”等病證范疇。
中醫辨證論治妊娠貧血
1.氣血兩虛
[證候] 妊娠期面色淡白或蒼白,神疲乏力,頭暈眼花,心悸氣短,動則加。簧嗟Ρ。}細滑無力。
[治法方藥] 補氣養血安胎,方取八珍湯。主要藥物:黨參、白術、茯苓、甘草、當歸、芍藥、川芎、熟地黃、桑寄生、阿膠。
腰膝酸軟,加杜仲、川斷;頭暈目眩甚,加枸杞、菊花。
2.脾胃虛弱
[證候] 孕期面色萎黃或淡白,食欲不振,腹脹便溏,肢軟乏力;舌淡,苔白或膩,脈滑弱。
[治法方藥] 健脾益氣安胎,方取香砂六君子湯加減。主要藥物:木香、砂仁、黨參、白術、茯苓、陳皮、半夏、甘草、黃芪、桑寄生。
食欲不振,加雞內金、炒谷麥芽;下肢浮腫,加車前子、薏苡仁。
3.脾腎兩虛
[證候] 妊娠期間面色蒼白無華,神疲乏力,心悸氣短,面浮肢腫,形寒肢冷,腰膝酸軟,納呆便溏;舌淡嫩邊有齒痕,苔白,脈沉細。
[治法方藥] 健脾益腎安胎,方取右歸丸合四君子湯加減。主要藥物:當歸、熟地黃、肉桂、山藥、山萸肉、枸杞、菟絲子、杜仲、制附子、鹿角膠、人參、白術、茯苓、甘草。
腹脹納呆,加枳殼、雞內金;頭暈心悸,加龍骨、女貞子。
4.肝腎陰虛
[證候] 妊娠期間面色淡白無華,精神萎靡,頭暈眼花,口干咽燥,耳鳴心悸,腰膝酸軟;舌質紅,苔少,脈細滑數。
[治法方藥] 滋陰益腎,養血安胎,方取左歸丸加減。主要藥物:熟地黃、山藥、山萸肉、枸杞、菟絲子、鹿角膠、龜板膠、當歸、黃芪。
失眠多夢,加五味子、酸棗仁;夜間盜汗,加浮小麥、牡蠣。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