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病毒性腦炎第 2 頁
氣營兩燔證
癥見壯熱多汗,躁擾不寧,頭痛劇烈,譫語驚厥,頻頻嘔吐,神志昏沉,頸項口噤,唇焦口干,四肢抽搐,目上視或直視,便干尿赤,舌紅降,苔黃而干或無苔而光,脈細數或弦數,指紋紫紅。
治宜清氣涼營,養陰化瘀。以清瘟敗毒飲加減:生石膏15克,生地黃15克,知母9克,連翹9克,赤芍9克,黃連3克,黃芩9克,僵蠶9克,紫花地丁15克,郁金6克,板藍根9克,水煎服。
若高熱不退者重用石膏及大青葉以清熱瀉火,涼血;頭痛甚者或抽搐者加全蝎0.5克(研細末沖服),蜈蚣一條(研細末沖服),白芷10克,蜂房6克以祛風,鎮痙止痛;神疲者加黃芪12克,黨參6克以益氣;兼血瘀者加丹參12克,三七9克以活血化瘀;口臭便秘者加大承氣湯以通腑泄熱;兼濕者加茵陳15克,滑石以導熱利濕;目眩者加菊花以明目。
中成藥可選用保赤一粒金,每次3~24粒(根據歲數),每日兩次;或珠黃散,每次0.6克(一歲以內酌減),每日兩次;或牛黃鎮驚散,每次0.15~0.5克,每日兩次;或神犀丸,大丸每次一丸(打碎服用),小丸每次6~9克,每日1~2次。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