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絕指針療法辨證治療子宮脫垂

子宮脫垂是指支撐子宮的組織受損傷或薄弱,致使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子宮頸外口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宮全部脫出陰道口外的一種生殖伴鄰近器官變位的綜合癥。根據其脫垂的程度分為三度。子宮脫垂患者平時就容易出現腰酸背痛,嚴重時還會拖累膀胱及直腸,而會有頻尿、小便解不干凈或大便不順之感。子宮脫垂屬于中醫“陰挺”范疇,治法應根據“虛者補之,陷者舉之,脫者固之”的原則,以益氣升提,補腎固脫為主。
子宮脫垂病機總由正虛,但臨床上應著重區分氣虛下陷,腎虛不固和濕熱下注三證型。氣虛下陷者,癥兼少氣懶言,面色恍白,小腹空墜等;腎虛不固者,癥兼頭暈耳鳴,腰酸腿軟等;濕熱下注者,則為垂脫之物摩擦損傷,局部紅腫潰爛,黃水淋漓,陰門腫痛,小便赤數等。
臨床上,采用五絕指針療法辨證治療子宮脫垂取得了很好療效,具體辨治如下:
1.氣虛下陷
主證:子宮下移或脫出于陰道口外,勞則加劇,臥則消失,小腹下墜,四肢無力,少氣懶言,面色少華;小便頻數,帶下量多,質稀色白,舌淡苔薄,脈虛細。
分析:脾主中氣,脾虛則中氣不足而易下陷,故小腹下墜,子宮下脫;脾主四肢,脾虛中陽不振,則四肢無力,少氣懶言,面色少華;下元氣虛則膀胱失約,故小便頻數;脾虛不能運化水濕,濕濁下注,則帶下量多,質清稀。舌淡苔薄,脈虛細均為氣虛之象。
治法:補氣升提。
治療:五絕指針療法采用周身多經脈調理治療,指法以輕盈為主,以達補氣升提之效,著重選取“中極”、“關元”等穴調理刺激,以助補益之功。
2. 腎虛不固
主證:子宮下脫,腰酸腿軟,小腹下墜,小便頻數,夜間尤甚,頭暈耳鳴,舌淡紅,脈沉弱。
分析:腰為腎之府,腎藏精而系胞,腎虛則沖任不固,帶脈失約,而致子宮脫垂,腰酸腿軟,小腹下墜;腎與膀胱相表里,腎虛膀胱氣化失司,故小便頻數,夜間尤甚;腎精不足,清竅失養,故頭暈耳鳴。舌淡紅,脈沉弱,均為腎虛所致。
治法:補腎固脫,佐以益氣。
治療:五絕指針療法采用周身多經脈調理治療,多運用點壓指法變化,以達補腎固脫之效,并選取“關元”、“腎俞”、“命門”等穴調理刺激,以助補益之功。
3.濕熱下注
主證:子宮脫出陰道口外,表面潰爛,黃水淋漓,或小便灼熱,或口干口苦,舌質紅,苔或黃膩,脈或沉乏力。
分析:由于氣虛下陷或腎虛不固,導致子宮長期脫出于陰道口外,受衣褲摩擦損傷,易為濕熱邪毒侵襲,蘊結于下,故表面潰爛,黃水淋漓;濕熱蘊于下焦,則小便灼熱;濕熱上蒸則日苦口干,舌紅苔黃膩。由于子宮脫垂均由氣虛或腎虛引起,故脈沉乏力。
治法:補益脾腎,清熱利濕。
治療:五絕指針療法采用周身多經脈調理治療,以達補益脾腎、清利濕熱之功。
總之,五絕指針療法治療子宮脫垂,主要以補虛為主,為了達到更好地治療效果,還可以輔助用一些中成藥,如“補中益氣丸”、“金匱腎氣丸”、“人參歸脾丸”等。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