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辨證治療手足口病第 2 頁
(二)重型
1.臨床表現:高熱不退,汗少,疹出不暢,嗜睡易驚,嘔吐,肌肉瞤動,或見肢體痿軟、無力,甚則昏睡等,舌紅,苔厚膩,脈細數,指紋紫暗。
治法:清熱祛風。
參考處方:生石膏、生大黃、梔子、滑石(包煎)、寒水石、桂枝、生龍骨、生牡蠣、赤石脂、廣地龍、全蝎、羚羊角粉(沖服),藥物用量根據患兒年齡、體重、病情等酌定。
用法:水煎分3~4次口服,或可灌腸、直腸滴注。
中成藥:紫雪丹或新雪丹等,也可選用炎琥寧注射液、痰熱清注射液等。
2.臨床表現:發熱,喘促,面色蒼白晦暗,口唇紫紺,四肢厥逆、冷汗出,或口吐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舌質紫暗,脈細數或遲緩,或脈微欲絕。
治法:回陽救逆
參考處方:人參、炮附子、山萸肉、煅龍骨、煅牡蠣,藥物用量根據患兒年齡、體重、病情等酌定。
用法:濃煎鼻飼或直腸滴注。重癥患兒發病急,傳變快,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有針對性地加強中西醫結合救治工作。
對于口咽部皰疹者還可選用中醫藥外治法進行治療,如選用西瓜霜、雙料喉風散、冰硼散等,蜜調外涂敷用,2~3次/日。
中藥預防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間,嬰幼兒應注意勤洗手,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居處宜多通風,勤曬衣被;家長也應注意個人衛生。同時,也可服用方藥進行疾病的預防。
如:針對素有內熱的小兒選用白菊花6克、生甘草3克、生山楂10克,以沸水200毫升浸泡后加冰糖適量頻飲。或針對素有脾胃虛弱的小兒,采用生薏米10克、扁豆10克,加冰糖適量,煮粥調服。
此外,在生活調護方面,患兒飲食宜清淡,宜服用梨汁、蘋果汁、西瓜汁、荸薺汁等,不宜食用辛辣食物,不宜食用發物。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