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緊張綜合征辨治

汶川特大地震,使許多少年兒童精神受到強烈刺激,可產生各種心理與精神癥狀——小兒緊張綜合征。中醫藥對此有良好療效。筆者不揣冒昧,將數十年來的臨證經驗整理成文,愿為抗震救災貢獻一點微薄之力。
小兒緊張綜合征是指小兒由于受到恐嚇、驚嚇等因素,如乍見異物,突聞怪聲等,引起的一系列相關癥狀,如神志不安,夜眠不穩,驚惕等。或由于家長期望值過高、學習壓力大等多種原因導致小兒精神過度緊張,思慮過度引起神思不定,頭痛,記憶力減退等均為小兒緊張綜合征。小的嬰兒亦可由于突然見到陌生的客人而導致驚惕不安,稱為“客忤”,亦屬此范圍。本病若不能得到及時治療,遷延日久,可轉化為抽動-穢語綜合征等疾病。
病因病機
1.病因 內因為體稟少陽,臟腑嬌嫩,神思未定,易于受到傷害;外因為乍見異物、突聞怪聲、暴受驚恐、學習壓力過大等。
2.病機 在臟腑上與心、肝、脾、肺、腎、膽等臟有著密切的關系。小兒由于體稟“少陽”,具有“肝常有余,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腎常虛”的生理特點。而肝藏魂,肺藏魄,腎藏志,心主神,脾主思,凡十一臟皆取決于膽。若由于恐嚇、驚嚇、學習壓力大等原因導致心、肝、脾、肺、腎、膽等臟受損,就會出現心神不寧,魂魄不安,神思渙散,情志不穩,膽虛惶恐不定等緊張綜合征的癥狀。“驚則氣亂,恐則氣下。”故其基本病機是“氣機逆亂”。其病位主要在膽,影響及心、肝、脾、肺、腎等臟腑。
辨證論治
可根據癥狀的不同,分別從膽、心、肝、脾、腎等臟進行治療。順氣平逆為其治療原則。
1.膽虛逆亂 起病前常有驚嚇史,發作時驚叫、急啼、神志恍惚,驚惕不安,如人將欲被捕之狀,面色乍青乍紅乍白,大便黏稠,舌淡紅苔薄白,脈象散亂。
此即所謂“嚇破膽”。小兒神氣怯弱,突遇驚恐,驚則氣亂,恐則氣下,氣機逆亂所致。治當溫膽凝神,順氣平逆。溫膽湯合蒿芩清膽湯加減:陳皮10g,半夏10g,茯苓10g,炙甘草10g,枳實3g,竹茹10g,蕤仁30g,酸棗仁30g,鉤藤15g,黃芩15g,青蒿10g,碧玉散6g。
2.心火驚悸 心煩不安,胸悶失眠,面赤,口渴,啼哭驚叫,神志恍惚,驚惕不安,坐臥不寧,少寐多夢,吐舌,口舌生瘡,面色乍青、乍紅、乍白。舌紅苔黃,脈數亂。
心者神之舍,智意之源,安靜則精神內守,若神氣怯弱,突遭驚嚇,以致精神損傷,神氣逆亂。郁而化火,灼傷津液則口渴,擾亂心神則心煩失眠等。心經有熱則吐舌,火熱上炎則口舌生瘡。治當清心安神,順氣平逆。梔子豉湯合酸棗仁湯加減:梔子6g,豆豉10g,茯苓10g,酸棗仁30g,知母10g,川芎5g,黃連1g,六一散10g,遠志10g,鉤藤15g,淡竹葉10g,蓮子心1g。
3.脾虛意亂 沉悶少語,坐臥不寧,驚惕不安,少寐多夢,健忘,周身酸痛,疲軟懶動,食少納呆,便溏,舌淡苔薄白,脈象散亂。
本證多因精神刺激導致脾氣虛損而致。治當歸脾益志,順氣平逆。歸脾湯加減:炒白術10g,太子參10g,生黃芪15g,當歸10g,酸棗仁30g,廣木香3g,云茯苓10g,遠志10g,龍眼肉10g,煅龍牡各30g,車前子包10g,青皮3g。
4.肝郁氣逆 胸脅脹悶不舒,情緒激動不寧,煩躁不安,腹痛,腹脹,納呆,便溏色青舌尖邊紅,脈象弦急。
此證多因情緒緊張,導致肝氣郁結,橫逆犯脾;或脾氣損傷,土不制木,導致肝氣亢盛所致諸癥顯現。
(1)肝郁脾虛者治當疏肝健脾,順氣平逆。以柴胡疏肝散加減:柴胡10g,陳皮10g,白芍15g,枳殼10g川芎5g,香附3g,炙甘草10g,浮小麥30g,大棗3g,酸棗仁30g,青皮3g,鉤藤15g。
(2)脾虛肝亢者治當扶土抑木,順氣平逆。以白術芍藥散加味:炒白術10g,白芍15g,防風10g,陳皮10g,酸棗仁30g,鉤藤15g,茯神木10g,煅牡蠣30g。
5.腎虛氣亂 神志不寧,驚慌恐懼,惶惶不可終日,夜眠不安,失眠多夢,腰酸背痛,五更腹瀉,舌暗苔白,脈象沉亂。
此因驚恐傷腎,氣機逆亂所致。治當溫腎攝納,順氣平逆。真武湯加減:茯苓10g,炒白術10g,白芍15g,附子5g,生姜3g,煅龍牡各30g,靈磁石30g,芡實10g,葛根10g,蔓荊子10g,益智仁10g,藁本10g。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