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
腹痛
證名。出《素問·舉痛論》。包括脘腹、脅腹、臍腹、少腹等部位。《癥因脈治》卷四:“痛在胃之下,臍之四旁,毛際之上,名曰腹痛。”《醫宗必讀》卷八:“腹痛分為三部,臍以上痛者,為太陰脾;當臍而痛者,為少陰腎;少腹痛者,為厥陰肝及沖脈、大小腸。”《醫學舉要》卷三:“腹痛一證,分無形、有形。……大抵在臟者,以肝脾腎為主;在腑者,以腸胃為主。”《萬病回春》卷五:“腹痛有寒、熱、食、血、濕、痰、蟲、虛、實九般也。”另有蓄血、癥瘕等亦可引致腹痛。《景岳全書·雜證謨》:“痛有虛實,……但當察其可按者為虛,拒按者為實;久痛者多虛,暴痛者多實;得食稍可者為虛,脹滿畏食者為實;痛徐而緩、莫得其處者多虛,痛劇而堅,一定不移者為實;痛在腸臟中,有物有滯者多實,痛在腔脅經絡為實,不干中臟而牽連腰背,無脹無滯多虛。”《隘村醫訣》卷上:“腹痛之證,有寒、有熱、有死血、有食積、有濕痰、有虛、有實。若綿綿痛而無增減者,寒也;時痛時止者,熱也;每痛有處,不行移者,死血也;痛甚欲大便,利后痛減者,食積也;痛而小便不利者,濕痰也。其諸痛虛實,更宜詳辨。痛而脹悶者多實,不脹不閉者多虛;拒按者多實,可按者為虛;喜寒者多實,喜熱者多虛;飽則甚者多實,饑則甚者多虛;脈實氣粗者多實,脈虛氣少者多虛。新病多壯多實,久病年衰者多虛;補而不效者多實,攻而愈劇者多虛。”關于治療,龔廷賢謂:“治之皆當辨其寒熱虛實,隨其所得之癥施治。若外邪者散之,內積者逐之,寒者溫之,熱者清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泄則調之,閉則通之,血則消之,氣則順之,蟲則追之,積則消之。加以健理脾胃,調養氣血,斯治之要也。”(《壽世保元·腹痛》)提示了大法。參見有關各條目。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