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中藥毒性
摘自《中國中醫藥報》:
近年來有關中藥有毒、中藥毒副作用給人體造成嚴重損害的報道不時見諸報端,引起了人們對中藥毒性的重視。當下不少人包括醫藥專業人士對中藥藥性認識也不全面;以為“是藥三分毒”就是指所有中藥都是含有毒性化學成分,只要服用了就會對人體產生毒副作用。部分人甚至對服用中藥產生排斥和恐懼心理。
筆者認為,單純地認為中藥是純天然物質無毒副作用的認識雖然是無知的表現,但固執地認為所有中藥均含有毒性成分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同樣是不正確的。
“上中下三品”理論可借鑒
《神農本草經》(以下簡稱《本經》)就根據藥物有無毒性將藥物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為延年益壽藥,無毒;中品為防疾補虛藥,有毒無毒根據藥量而定;下品為治病預疾的藥物,多有毒性,不可久服,某些藥物使用不當會致人中毒甚至死亡。
“是藥三分毒”是指藥物都具有寒熱溫涼某種偏性,而不是說所有藥物都含有毒性化學成分,服用即對人體造成損害。由于歷史時代的局限,古代對于一些藥物毒性的認識存在一定程度的偏頗和訛誤。但《本經》對于藥物毒性的認識是客觀和正確的,對于今天正確認識中藥的毒性仍然具有指導意義。
我們不要因為《本經》對個別藥物毒性認識的錯誤而否定其對藥物整體毒性分類的貢獻。筆者認為,今天對于中藥毒性的認識可以參考《本經》,從三個方面加以闡釋:
一是無毒中藥。中藥學教材中的生姜、蔥白、大棗、蜂蜜、桂圓、枸杞、薏仁米、黑芝麻、山藥、桑椹等,本身就是食物,是實際上的無毒藥,不含有毒化學成分。一般情況下即使經常服用也不會對人體產生毒副作用。雖然這類藥物在中藥中所占比例不大,但都是臨床常用的。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