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竹子全身可入藥第 2 頁
竹卷心 又名竹針、竹心,為嫩竹葉卷面而未張開的幼葉,與竹葉性味、功效相同,具有清心除煩、消暑止渴的功效,但清火力較強,多用于溫熱病心熱煩悶、神昏等證。《本草再新》就記載:“(竹卷心)清心瀉火,解毒除煩,清暑利濕,止渴生津”。用其泡服代茶飲,能治復發性口瘡和慢性前列腺炎。
竹黃 又稱天竺黃、竹膏,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等因被寄生的竹黃蜂咬洞后,而于竹節間貯積的傷流液,經干涸凝結而成的塊狀物質。本品自然產出者很少,大多采用火燒竹林的方法,使竹暴熱后,竹瀝溢在節間凝固而成,然后剖取晾干。其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豁痰、涼心定驚的功效,常用于治療熱病、神昏譫語、中風痰迷不語、小兒驚風抽搐、癲癇等癥。《本草匯言》載:“天竺黃,豁痰利竅,鎮驚安神之藥也。李氏(時珍)曰,其氣味功用,與竹瀝大同小異。第竹瀝性速,直通經絡,而有寒滑之功;竹黃性緩,清空解熱,而更有定驚安神之妙”。《小兒藥證直訣》中的“抱龍丸”和“利驚丸”都有竹黃這味藥。
竹筍 為禾本科植物竹的新生嫩芽,按采收季節不同,分為冬筍、春筍和鞭筍(夏季采摘)幾種。竹筍營養十分豐富,既可食用,又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其性微寒,味甘,具有益氣開胃、清熱化痰、通利水道的功效,常用于治療納呆食少、肺熱咳嗽、消渴等癥。唐代名醫孫思邈的《千金方》載:“竹筍味甘無毒,主消渴,利水道,益氣力,可久食。”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竹筍所含的膳食纖維可增加腸道水分的儲存量,軟化糞便易于排出,起到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通利大便的作用。同時其排毒功能還可減少胃腸癌、乳腺癌的發生。
還有竹衣(金竹桿的內膜)、竹精(新竹管腔內之液汁)等亦入藥。竹衣治喉啞勞嗽,竹精治汗斑。可以說“竹子全身皆是寶,入藥治病把疾療”。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