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竹子全身可入藥
中藥竹子全身可入藥
竹子為“歲寒三友”之一,其全身各部位均可入藥。
竹葉 又稱淡竹葉,為禾本科植物淡竹葉的干燥莖葉,性寒,味甘淡,入心、肺、膽、胃經,具有清熱除煩、生津利尿的功效,用于治療熱病煩渴、小兒驚癇 、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赤、口糜舌瘡等癥。《藥品化義》載:“竹葉清香透心,微苦涼熱,氣味俱清。……主治暑熱消渴,胸中熱痰,傷寒虛煩,咳逆喘促,皆用為良劑也”。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竹葉所含的黃酮類化合物和香豆素類內酯,具有良好的抗自由基能力和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勞、降血脂、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保護肝臟、擴張毛細血管、疏通微循環、活化大腦、促進記憶、改善睡眠、抗癌癥、美化肌膚等功效。研究還證實,淡竹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綠膿桿菌等有抑制作用。用于清心利尿,治療心火熾盛引起的口舌生瘡、尿少而赤,或熱淋尿痛,以及外感風熱等,均取得較好效果。
竹茹 又名淡竹茹、竹皮,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莖桿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間層,成卷曲扭縮絲狀團形,入藥可生用,亦可將生姜水與竹茹充分拌勻,置鍋內微炒制成姜竹茹。其性涼,味甘苦,入胃、膽經,具有清熱化痰、除煩止嘔的功效,用于治療痰熱咳嗽、膽火挾痰、煩熱嘔吐、驚悸失眠、中風痰盛、舌強不語、胃熱嘔吐、妊娠惡阻、胎動不安等癥。《藥品化義》載:“竹茹,輕可去實,涼能去熱,苦能降下,專清熱痰,為寧神開郁佳品。主治胃熱噎膈,胃虛干嘔,熱呃咳逆,痰熱惡心,酒傷嘔吐,痰涎酸水,驚悸怔忡,心煩躁亂,睡臥不寧,此皆膽胃熱痰之癥,悉能奏效”。
竹瀝 又稱竹汁、淡竹瀝,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莖用火烤而流出的液汁,性寒,味甘苦,入心、胃經,具有清熱化痰、鎮驚利竅的功效。《本草備要》載:竹瀝“清風降火、潤燥行痰、養血益陰、利竅明目。治中風口噤、痰迷大熱、風痙癲狂、煩悶消渴、血虛自汗”,為清熱化痰之要藥,“竹瀝行痰,通達上下百骸毛竅諸處。如痰在巔頂可降,痰在胸隔可開,痰在四肢可散,痰在臟腑經絡可利,痰在皮里膜外可行”,以竹瀝水代茶頻飲,連服數日,可治消渴、小便多;竹瀝加生姜汁、膽星末、天然牛黃調勻,白開水送服,可治小兒驚風、四肢抽搐;治中風痰迷心竅取竹瀝、生葛根汁、生姜汁攪勻溫服。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