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的四種基本方法

中醫養生的方法有許多,但都要求耐心、細致,從而達到積跬步以至千里的效果。這里從四個方面來講中醫養生的方法,即藥、食、術、思。
藥:即中藥。中藥,作為中醫養生的一個大部分,是最為大眾所熟悉,也是最常被使用的,經常可以聽到有人講從某位老中醫那里開了副方子,調養自己的體質。中藥的運用有著許多的講究,這里強調的是健時應補瀉得宜,用藥對癥專業,不要偏聽偏信一些所謂的民間土方,誤人誤己。疾時要注意藥毒平衡,俗語講“是藥三分毒”,雖然中藥的副作用小,但并不是沒有,服用時的藥量、用法、熬制方法、火候都是需要注意的,雖然現在有很多藥房可以代熬藥,但熬制的方法上也差異頗大。
食:即食療、食補。即利用食物來影響機體各方面的功能,使其獲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種方法。中醫很早就認識到食物不僅能營養,而且還能療疾祛病。如近代醫家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療病,并可充饑;不但充饑,更可適口,用之對癥,病自漸愈,即不對癥,亦無他患”。可見,食物本身就具有“養”和“療”二方面的作用。而中醫則更重視食物在“養”和“治”方面的特性,善加利用,事半功倍。然而,食療的應用也應有度,對癥、適量,與此同時還應注重一些食療的禁忌和誤區,如盲目進補、濫用藥物食品等都是不可取的。
術:即行為。簡單理解就是以養生為目的的行為,例如太極拳,五禽戲,瑜伽等等,都在此范圍之內。這里要說的是雖然這些“術”都是以養生為目的的,但是運用起來也要講求適當,即作為與不作為的平衡,進行過程中還要注意遵循“術”的原則。
思:即思想。中醫養生不單單是只行為角度,還包括思想的修養。正如之前所提到的個熱鬧的思想、心智應與擁有的事物想匹配。中醫養生中的“心理養生”、“思想養生”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這里把思想比喻做水,那么正如圖中所講,宜溫、潤、清、滋、潔、活,忌激、染、滯、污、泛、混。另外還有其他一些形容,例如宜沉忌浮等,相信這些不難理解,更多的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思想理念包含于其中。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