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對待疾病纏身而產生的情緒消沉低落?
心理學研究表明:疾病對人的心理影響是明顯的。如患明顯的心血管系統和神經系統疾病的老年人,其記憶力明顯地低于正常老年人;患高血壓、冠心病的老人還容易變得焦慮、急躁、惱怒。一些長期被疾病折磨的老人,心情也容易變得惡劣、沮喪、抑郁、消沉,對治療失去信心,甚至整天沉默寡言、心情沉重,不愿與任何人接觸;有的破罐破摔,不與醫護人員合作,不遵醫囑服藥;有的老年病人因久病臥床,生活不能自理,靠他人照料伺候,時間一久,覺得自己成為家人或親友的累贅或負擔,思想焦慮、內疚、痛苦,產生不如早死的念頭。
老年病人的上述心理狀態,不僅對治病無益,恰恰相反,還會加重病情的發展,使病體更難早日康復。因此及時排除久病老人的上述消極心理情緒,對配合醫生積極進行治療是至關重要的。
其一,要正確對待疾病。俗話說得好:人吃五谷,哪能無病。人到老年,機體逐漸老化,易生各種疾病,本是意料之中的事,符合事物發展規律,大可不必驚慌失措,六神無主。每個老年人對晚年生病應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有思想準備與無思想準備,甚至疑慮重重,其治病效果是大不一樣的。
其二,既來之則安之。有了疾病,就得配合醫護人員積極治療,要及時排除各種影響治病的消極心理情緒。須知,隨著現代醫學科學技術的發展,絕大多數疾病都是能夠得到治療或使病情減輕的,即使是癌癥,只要早治,也能得到有效地控制或根治。老人對治病應抱有信心,不急躁,不消沉,不畏懼。要始終保持鎮定、冷靜、沉著、樂觀、開朗的心情,與病魔作頑強的抗爭。
其三,松弛自己的精神緊張——放松療法。
放松療法是建立在養生學基礎上的,它的基本原則是在安靜、沒有精神負擔和體力負荷的條件下,學會放松自己的精神,降低你的緊張、焦慮意識,使你應付困境的信心增強。放松療法一般要經歷以下幾個步驟:
(1)選擇一個空氣清潔、四周潔靜的環境。
(2)選擇一種自我感覺較舒適的姿式,站、坐、躺均可。如果是白天,或是精神活動比較興奮的狀態,最好選取站或坐姿,如果要進入休息狀態或睡眠狀態,那么可以選擇坐或躺的姿式。假如想使自己放松,使身體形成一種舒適的姿式十分必要,這就要求你的肌肉可以不必用力而能支撐住身體。比如采取坐式時,就應該輕松地坐在沙發上,雙臂和手平放在沙發扶手上,雙腿自然前伸,頭與上身輕輕靠住沙發的后背,這便是放松所要求的舒適姿式。
(3)在放松療法之前,要松開個人所有的緊身衣物(如皮帶、領帶等),同時應摘下妨礙放松練習的珠寶首飾、手表、眼鏡等物,脫掉鞋、帽。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減少觸覺刺激,而觸覺刺激是導致肌肉緊張的原因之一。
(4)放松身體各部分。閉目,舌抵上顎,由頭至腳,循序放松全身各部份關節和肌肉。為了測試自己是否放松了肌肉,可以先輕輕地握拳頭,以感受肌肉的松弛程度。如此反復感受,可以達到放松各部分肌肉和關節的目的。
(5)保持呼吸的自然、舒暢。呼吸的調節是很不容易掌握的,因為呼吸既受自律神經的支配,又可用你的意識去調節和支配。那么,怎樣的呼吸最自然、舒暢呢?這只有當人根本不注意自己在呼吸,只靠身體的自然起伏帶動呼吸時,這樣產生的呼吸最自然,它既緩慢,又均勻,使人處于一種舒適、安逸的狀態。也就是要在一種自然過程中忘掉呼吸,而不是直接有意識地去控制呼吸,那樣往往適得其反。
(6)放松意識,注意力集中。這一步比較難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意識,方法是意守身體上某個部位,如意守丹田,默念一個簡單的字,想象一棵樹,來達到放松的目的,當意識放松時,你的意識可以達到一種清靜與舒適的清醒狀態。
通過放松療法,使得身心兩者均能放松,就可主動調養身體,利于病體的康復。這是通過機體內部的自我調節而自然地實現的。醫學心理專家認為,任何患病的器官,都有在良好條件下自我修復的功能。而放松療法,則是給身體創造了最佳的康復條件。
老年病人的上述心理狀態,不僅對治病無益,恰恰相反,還會加重病情的發展,使病體更難早日康復。因此及時排除久病老人的上述消極心理情緒,對配合醫生積極進行治療是至關重要的。
其一,要正確對待疾病。俗話說得好:人吃五谷,哪能無病。人到老年,機體逐漸老化,易生各種疾病,本是意料之中的事,符合事物發展規律,大可不必驚慌失措,六神無主。每個老年人對晚年生病應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有思想準備與無思想準備,甚至疑慮重重,其治病效果是大不一樣的。
其二,既來之則安之。有了疾病,就得配合醫護人員積極治療,要及時排除各種影響治病的消極心理情緒。須知,隨著現代醫學科學技術的發展,絕大多數疾病都是能夠得到治療或使病情減輕的,即使是癌癥,只要早治,也能得到有效地控制或根治。老人對治病應抱有信心,不急躁,不消沉,不畏懼。要始終保持鎮定、冷靜、沉著、樂觀、開朗的心情,與病魔作頑強的抗爭。
其三,松弛自己的精神緊張——放松療法。
放松療法是建立在養生學基礎上的,它的基本原則是在安靜、沒有精神負擔和體力負荷的條件下,學會放松自己的精神,降低你的緊張、焦慮意識,使你應付困境的信心增強。放松療法一般要經歷以下幾個步驟:
(1)選擇一個空氣清潔、四周潔靜的環境。
(2)選擇一種自我感覺較舒適的姿式,站、坐、躺均可。如果是白天,或是精神活動比較興奮的狀態,最好選取站或坐姿,如果要進入休息狀態或睡眠狀態,那么可以選擇坐或躺的姿式。假如想使自己放松,使身體形成一種舒適的姿式十分必要,這就要求你的肌肉可以不必用力而能支撐住身體。比如采取坐式時,就應該輕松地坐在沙發上,雙臂和手平放在沙發扶手上,雙腿自然前伸,頭與上身輕輕靠住沙發的后背,這便是放松所要求的舒適姿式。
(3)在放松療法之前,要松開個人所有的緊身衣物(如皮帶、領帶等),同時應摘下妨礙放松練習的珠寶首飾、手表、眼鏡等物,脫掉鞋、帽。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減少觸覺刺激,而觸覺刺激是導致肌肉緊張的原因之一。
(4)放松身體各部分。閉目,舌抵上顎,由頭至腳,循序放松全身各部份關節和肌肉。為了測試自己是否放松了肌肉,可以先輕輕地握拳頭,以感受肌肉的松弛程度。如此反復感受,可以達到放松各部分肌肉和關節的目的。
(5)保持呼吸的自然、舒暢。呼吸的調節是很不容易掌握的,因為呼吸既受自律神經的支配,又可用你的意識去調節和支配。那么,怎樣的呼吸最自然、舒暢呢?這只有當人根本不注意自己在呼吸,只靠身體的自然起伏帶動呼吸時,這樣產生的呼吸最自然,它既緩慢,又均勻,使人處于一種舒適、安逸的狀態。也就是要在一種自然過程中忘掉呼吸,而不是直接有意識地去控制呼吸,那樣往往適得其反。
(6)放松意識,注意力集中。這一步比較難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意識,方法是意守身體上某個部位,如意守丹田,默念一個簡單的字,想象一棵樹,來達到放松的目的,當意識放松時,你的意識可以達到一種清靜與舒適的清醒狀態。
通過放松療法,使得身心兩者均能放松,就可主動調養身體,利于病體的康復。這是通過機體內部的自我調節而自然地實現的。醫學心理專家認為,任何患病的器官,都有在良好條件下自我修復的功能。而放松療法,則是給身體創造了最佳的康復條件。
[3] [4]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