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啟蒙和普及
中醫文化:中醫的啟蒙和普及 ——《走好中醫科普路》讀后感 諸國本
著名中醫科普作家馬有度說:“中醫藥事業的騰飛,必須要有堅強的兩翼,一翼是科學研究,一翼是科學普及!弊罱,讀了馬有度、馬烈光、寧蔚夏、海霞等主編的《走好中醫科普路》(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4年7月版)一書,獲益匪淺。
一只腳踏在中醫領域,一只腳踩在文學領域,用文學語言講科學故事。
這是一本總結、宣揚中醫科普的重要著作。28位在中醫科普創作和組織方面富有經驗的專家,介紹了他們的創作經歷和心得體會,展示了39篇中醫科普范文,記錄了11場精彩的科普活動。這些作者大都有扎實的中醫基礎和豐富的臨床經驗,有長期的中醫科普創作經歷,寫作了大量的中醫科普作品并擁有廣泛的讀者群,出版過多本中醫科普暢銷書。他們忙里偷閑,利用別人喝茶休息的時間,耐著嚴寒酷暑,關起門來筆耕不輟。他們處處留意,厚積薄發;自裝一斗,支出一升。他們心必二用,一只腳踏在中醫領域,一只腳踩在文學領域,用文學語言講科學故事。這些科普作品對發掘深藏在中國人民心中的中醫感情,喚醒中醫的文化靈魂,向年輕一代傳承中醫知識,給全社會提供堅定的中醫信念,發揮了重要的啟示教化作用。
馬有度在《人民大眾呼喚中醫科普》一文中提出“中醫科普貴在十要”,從科普創作的意義、內容、方法、形式、文風等講了十個方面的要領,無疑是一份全面的“中醫科普教學大綱”。他在文章中提煉出“心胸有量,動靜有度,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作為“中華保健四大基石”,非常精辟,又很上口。沈自尹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資深的中西醫結合專家。他認為“中西醫結合并不是在數量上的相加和形式上的合作,無論中西醫怎樣結合,都必須升華到理論的高度”。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期,他和他的團隊發現老年人與腎陽虛病人具有相似的神經內分泌功能紊亂低下表現,結合《黃帝內經》中以腎氣之變化來描述人體不同年齡階段的特征,提出了“衰老是生理性腎虛”的理論,把研究重點轉移到“腎虛衰老”上來,并在花甲之年將“腎虛衰老”和養生保健作為科普命題。中醫科普專家溫長路說:“中醫藥科普是關系中醫振興和國家繁榮、民族昌盛的大問題,不僅要認識它的重要性,用心去熱愛它,而且還要深入其中,學習和掌握它的特點、要素和表現技巧,把醫學知識與文學的溫馨美、哲學的淳樸美、史學的古老美揉為一體,制作出老百姓一看就懂,一學就會,一用就靈的大眾餐!彼拇ㄊ】破兆骷覍幬迪陌阎嗅t科普作為“一個終身無悔的選擇”。他從多年的科普創作實踐中體會到,“科學只有在普及的過程中才能增值,科學只有成為人民群眾手中武器的時候才能真正體現出它的價值”。廣東中醫專家金世明認為,中醫科普是心與心的溝通交流。他邊學習,邊研究,邊感悟,邊創作,溯文化源頭,悟中醫真諦,認為“早在幾千年前,中醫學就強調完整的健康概念應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與道德健康的總和。試問,一個人道德不健康,他心理會健康嗎?一個人心理不健康,他生理能健康嗎?”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