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文化話葫蘆第 2 頁
葫蘆是盛藥的工具,上海中醫藥博物館二樓展有大量清朝時期不同材質的盛放藥物的藥瓶。大多數是象牙和瓷器,如象牙微刻葫蘆藥瓶、象牙透雕鏤空葫蘆熏瓶、象牙葫蘆藥瓶等,造型均為葫蘆狀。
葫蘆除了能盛藥,本身也可為藥。《本草從新》里記載:“壺盧,一名匏瓜、俗名葫蘆、通利水、消腫脹。甘平滑。利水。治腹脹黃腫。用亞腰壺盧、連子燒存性、每服一個、食前溫酒下、不飲酒者、白湯下、十余日見效。”張廷模的《臨床中藥學》記“葫蘆,性味甘平,歸肺腎經,功效利水消腫。主治水腫、淋證、黃疸。煎服,15~30克,鮮者加倍。”葫蘆花味甘,性平,無毒,可做解毒之藥,對各種瘺瘡尤為有效。蔓、須藥性與花相同,可治麻瘡。葫蘆瓤及子,味苦,性寒,有毒,可治牙病,牙齦或腫或露,牙齒松動。
葫蘆是一個很有文化內涵的器具,在道家看來,它超越了葫蘆的本身,是一個宇宙中心的觀念,那跳進壺中的老者,你能僅僅說他是跳進了一個葫蘆嗎?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院徽,正是以葫蘆和“葫蘆里的藥”來代表其中醫藥的文化內涵,寓意其救世濟人的心愿。讓我們一起跳入葫蘆的心,來看一看這壺內美好的世界吧!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