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文化話葫蘆
中醫文化話葫蘆
國人常以“懸壺”來指代醫生行醫。還記得那個跳入葫蘆里的老人嗎?他本身便代表了中國醫生的形象——醫者仁心,以自己為藥,救護蒼生。這是《后漢書·方術列傳·費長房》里的故事:“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于肆頭”。
這里的“壺”,即“壺盧”,《詩經·七月》有“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便是現在我們所說的葫蘆,葫蘆為聯綿詞,是單純性的雙音詞,它“義存乎聲”,只能因聲求義,義“圓”是也。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聞一多先生曾考察了洪水神話與民族,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南方大部分民族的先祖起源說都是洪水退后,葫蘆里走出的兄妹繁衍了子息。聞一多從文字和語言學的角度進一步考證出人類的始祖伏羲(又叫包羲),女媧(又作女希),二名稱實際由葫蘆演化而來,這是因為“包”與“匏”通,而“媧”在古代讀“瓜”,他認為“伏羲與女媧,名雖有二,義實只一,二人本皆謂葫蘆的化身,所不同者,僅性別而已。”
有調查發現,葫蘆是遠古是一種在新舊大陸都有著古老栽培歷史的植物。古人愛好觀察大自然,因為他們對自己的來源充滿了困惑,造字中也體現了這一點,于省吾《甲骨文字詁林》考察的甲骨文中葫蘆和身、孕等字是相像的,這也可以解釋,或許葫蘆崇拜就是某種意義上的生殖崇拜、母體崇拜。民族的葫蘆圖騰崇拜,也是本初一無所知的古人對大自然深切的敬畏之心。
葫蘆是藝術的美,家常生活里常常會懸掛幾個小葫蘆,既點綴家居環境,也美化心情。科技史考察的葫蘆又不僅僅是美麗的藝術品,而是有科學意義的,在古代,葫蘆被用來制作武器,至遲在明代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據學者調查,我國西南的一些少數民族如彝族曾在晚清時期用葫蘆制造一種類似手榴彈的火器。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