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驅邪避災的醫藥保健活動
端午節驅邪避災的醫藥保健活動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這一天,按照習俗,人們除了吃粽子之外,還要舉行一系列驅邪避災的醫藥保健活動。五月在俗信中為惡月,民間又稱“毒月”。此時已入暑季,天氣漸熱,毒蟲雜菌繁殖迅速,瘴癘滋生,人極易患病。為了應付惡月,不為病邪所染,民間便在端午這一天,采集一些草藥,或是懸掛,或是佩戴,或是凈身,或是服食,以求健身防病。其中,芳香一族可謂獨具特色。
蘭湯沐浴,是極古的習俗,后來便和端午節結合起來。屈原“浴蘭湯兮沐芳華”就是這種習俗的寫照。唐代以端午節為中心,把五月稱為“浴蘭之月”,可見當時煎蘭湯沐浴的習俗很盛行。蘭花號稱天下第一香,孔夫子曾有“蘭當為王者香草”之感嘆。古代認為,芳香能夠辟穢祛邪,浴蘭可以除病驅瘟,從現代的眼光看,蘭花等香草中含有多種揮發油,具有殺菌、抑菌作用,以多種具有芳香氣味的中草藥煎湯洗潔身體,的確有保健功效。
端午節這天,古時家家戶戶都要把從田野采回的艾蒿、菖蒲懸掛在門戶上。有的用艾葉、菖蒲、大蒜燒水洗澡并噴灑房前屋后,將艾或菖蒲浸制成藥酒飲服,或用艾蒿做成饃饃食用。一些地方的人還喜歡將艾葉、菖蒲研成末,包上布,制成香包(又稱香袋、香囊)佩飾,以其香氣避免蟲菌侵擾。現代研究,艾中含有多種揮發油,有驅蟲殺菌的功效,是生產蚊香、消毒香的必需原料。艾的藥用很廣,內服可治腹痛、下血,外敷能療瘡毒、皮炎。菖蒲亦含有揮發油,具有開竅醒神的作用,古醫籍載能“殺諸蟲,治惡瘡疥瘙”,現代研究亦有抑菌作用。艾和菖蒲均有芳香氣味,可見民間以此來驅邪辟毒是有一定科學依據和醫學道理的。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