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諸子與中醫藥文化的源起第 4 頁
在《本生》篇中,提出了有名的養生“三患”:“富貴而不知道,適足以為患。出則以車,入則以輦,務以自佚,命之曰招蹷之機;肥肉厚酒,務以自強,命之曰爛腸之食;靡曼皓齒,鄭、衛之音,務以自樂,命之曰伐性之斧。三患者,富貴之所致也。”告誡人們,富貴卻不懂得養生之道,能帶來疾患。出門就乘車,進門就坐輦,一味追求驕逸,這是招致痿躄的關鍵;對肥肉美酒,一味暴食暴飲,這是使腸胃腐爛的食品;對美貌女子,淫靡之音,一貫沉溺享樂,這是砍伐生命的斧頭。《呂氏春秋》中養生“三患”的告誡對后世頗有影響,對今人的養生仍然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
在《呂氏春秋·古樂篇》中有二段話頗耐人尋味:“昔古朱襄氏(炎帝的別號)之治天下也,多風而陽氣畜積,萬物散解,果實不成。故土達(炎帝之臣)作為五弦瑟,以來陰氣,以定群生。”意思說,從前朱襄氏治理天下時,經常刮風,陽氣過多,萬物散落,果實不成熟,所以土達制作彈奏五弦琴瑟,用來招陰氣,協調陰陽,以安定眾生。
另一段是:“昔陶唐氏(傳說中古代帝王稱號)之始,陰多滯伏而湛積,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氣郁閼(è,遏)而滯著,筋骨瑟縮不達,故作為舞以宣導之。”意思是說:從前陶唐氏開始治理天下的時候,陰氣過多,凝聚不散而積聚,河道壅塞,源流不通。人民受其影響,陰氣郁結,阻滯不暢,筋骨收縮而不舒展,所以創作舞蹈,使郁結之氣散發出來,以求舒暢。這兩段記載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重要信息,原來音樂和舞蹈的發明與醫學息息相關。音樂用來協調陰陽之氣,以定群生;舞蹈用來宣發郁結之氣,使瑟縮不達的筋骨伸展舒暢。
此外,如法家集大成者韓非子、墨家創始人墨翟等,在他們的著作中,均記有養生及相關的內容,對醫學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