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針灸用具:針灸銅人第 2 頁
二、明代針灸銅人
明初,由于修復后的北宋針灸銅人又已昏暗難辨,于是,明英宗詔命仿照北宋銅人重新鑄造,于正統八年(1443)制成,而北宋銅人原件遂被遺棄,下落不明。此外,明嘉靖年間(1522~1566),針灸學家高武也曾鑄造男、女、兒童形狀的針灸銅人各一具。現在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具明代銅人,高89厘米,男童形狀。
三、清代針灸銅人
1742年,清政府令吳謙等編撰《醫宗金鑒》。為獎勵主要編撰者,曾鑄若干具小型針灸銅人作為獎品。這批銅人,現上海中醫學院醫史博物館藏有一具,系女性形狀,高46厘米,實心,表面有經絡、腧穴,但人體造型欠勻稱,F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有一具針灸銅人,高 178厘米。有人誤認為這就是明正統年間仿宋重鑄的銅人。其實該銅人的形制與北宋銅人出入甚大,實際是晚清鑄造的。
四、現代仿鑄針灸銅人
1978年,南京醫學院和中國中醫研究院醫史文獻研究所合作,研制仿宋針灸銅人一具,現存中國中醫研究院醫史文獻研究所。它是用青銅冶煉澆鑄而成,胸背前后兩面可以開合,打開后可見浮雕式臟腑器官,閉合后則全身渾然一體。高 172.5厘米,重210千克。1987年, 河南開封何保儀等也根據歷史文獻,鑄造針灸銅人一具,以圖復原。此外,在古代針灸銅人的啟發下,利用現代光電技術和電腦控制技術,制作經絡腧穴人體模型,遠比古代銅人精巧,并有很多新產品投放市場,供教學用。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