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綜合征-補中益氣湯
藥物組成 黨參30g 黃芪30g 白術12g 當歸12g 升麻12g 柴胡12g 黃柏15g 肉桂3g 丹參30g 甘草l0g
制劑用法 水煎服,兩日1劑。
適應病證 白塞綜合征。
病案舉隅 卓某,26歲。外陰反復潰爛2年,伴口腔生瘡5個月,易醫10余人,服中、西藥治療年余而罔效,查外陰有20nx1.5cra潰瘍1處,中央微凹陷,有少量滲液,顏色暗而微紫;口腔右側頰粘膜處有3個直徑約6mm大潰點,疼痛灼熱,神疲乏力、口干,舌質紫黯,舌苔白,脈緩。診為白塞病,證屬脾虛濕熱挾瘀。治以補中益氣、清熱除濕、活血化瘀。藥用黨參、黃芪、丹參各30g,白術、當歸、升麻、柴胡、陳皮各12g,黃柏15g,肉桂3g,甘草l0g,紅花6g,水煎服。服藥5劑,潰瘍愈合。諸癥消失。上方去紅花,續服5劑,鞏固療效。隨訪無恙。
評 按 本病病位主要在肝脾,其基本病機是脾虛濕熱所致。脾主肌肉,開竅于口;肝開竅于目,其經脈環陰器而上循咽喉。由于中焦虛弱,濕邪內生,日久化熱,循經上蒸,則見口腔、咽部生瘡,甚則目赤如鳩眼;循經下注,則前陰潰爛。因其脾氣虛弱,化源不足,不能充養肌膚,故潰瘍此起彼伏,經久難愈。病變日久,常致血行瘀滯,而現潰瘍面及舌色紫黯。本病屬虛實挾雜之證,本為脾虛標為濕熱瘀滯。故方用黨參、黃芪、白術、陳皮、甘草補中益氣、健脾除濕,以絕生濕之源;且黃芪有托毒生肌之功,“主癰疽及久敗瘡”;(《本經))升麻“解百毒”(本經);柴胡疏肝,“平肝之熱,……兼治瘡瘍”(本草正義)黃柏清熱燥濕;當歸、丹參活血化瘀;少佐肉桂引火歸元,且能溫運陽氣,鼓舞氣血生長,促進潰瘍愈合。諸藥合用,共奏補中益氣,清熱降濕、活血化瘀之功。使脾氣健運,則生濕之源絕;濕除、熱清、瘀散,則潰瘍自愈。該方扶正祛邪兼顧而以扶正為主,較好地體現了中醫正邪觀。
臨床使用本方應注意,舌苔厚膩或白滑者加苡仁或蒼術;口腔潰爛甚者加梔子、淡豆豉;外生殖器潰爛甚者加土茯苓;目赤者加夏枯草、珍珠母:舌質黯紅或紫黯者加紅花。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