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皮病--麻黃解肌湯
藥物組成 麻黃20g 桂枝20g 葛根20g 黃芪20g 花粉20g黨參15g 阿膠15g 牛膝15g 川芎15g 龍膽草15g 甘草log
制劑用法 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每日1劑。服藥后加食熱粥或熱湯一碗以助發汗。最后予黃芪雞湯(黃芪100g,雞1只重約lkg,可加少許佐料,但要清淡)。1個月為1療程,等藥4 一5天后可進行第2療程。平均治療時間為5個療程。
適應病證 硬皮病,肺氣失宣、氣血津液失布者。
病案舉隅 劉某,女,49歲。雙手及面部皮膚紫硬2年。診見皮損以雙手及顏面為重。觸之僵硬,彈性消失,膚溫降低。雙手屈伸受限,鼻唇溝消失,表面光滑如蠟涂。口唇變薄,有放射狀條紋,呈荷色樣改變。胸脅部皮膚變硬,失去彈性,呼吸困難。心肺聽診未聞及異常。肝區壓痛(++),肝大,肋緣下2cm。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實驗室檢查見:esr 45mm/h,hb85g兒,rbc2.9x1012幾,wbc 8x109/乙肝功能碘試驗(++),硫酸鋅濁度32u。尿17-羥類固醇31.4/xmol/l,17-酮類固醇11.1mmol/24ho免疫球蛋白iga 3200mg/l,igm1650mg/l。診斷為硬皮病。予麻黃解肌湯20余劑后,硬變區變軟。根據病情調整,麻黃加至50g,葛根30g,黃芪50g。服用2個多月后,臨床癥狀消失,實驗室檢查趨于正常,臨床痊愈。隨訪2年未復發。
評 按 本方為自擬方。針對硬皮病肺氣失宣、腠理閉塞、氣血津液失布、肌膚失養失潤的病機,采取發汗解肌、益氣養血、通絡潤膚之法。方中重用麻黃、桂枝、葛根發汗解肌,宣通肺氣。《藥性論)指出“麻黃治身上毒風頑痹,皮肉不仁”,麻黃性輕揚而善開肺氣,此處借其輕揚以開痹著。而桂枝辛溫發散,善行四末以溫通經脈,甘溫助陽以發汗解肌逐邪通痹。葛根既可解肌生津潤膚,又可行經帥藥至頭面以達病所。三藥合用發汗解肌,宣痹通絡為氣血津液復行創造條件。黃芪、黨參益氣補陽。當歸、阿膠、川芎行血、養血、通絡、潤膚。花粉生津潤膚。此六味合用恢復氣血津液之虧,為氣血津液復行創造源
泉,又能防麻桂辛散太過。龍膽草清利下焦而能療腫痛瘡瘍。甘草和中解毒是為佐使。諸藥合用共達發汗解肌通痹、益氣生津養血之功效。
臨床使用本方時應注意麻桂均為辛溫發散之品,易耗傷津液、陰陽,一定要從小劑量(10g)開始,勿貪功冒進。以防辛散太過,耗氣傷津。麻黃的最大劑量可用至50g。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