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艾灸治療胎位不正
中醫艾灸治療胎位不正也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至陰穴屬足太陽膀胱經穴,腎經脈氣始接之處,刺激至陰能激發膀胱經經氣,調整腎經經氣,使陰陽平衡,又可沿腎經循行傳遞所受信息至腹部胞宮,維系和調達胞宮氣血,從而糾正胎位。現代醫學也證明灸至陰穴可興奮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從而增強胎位的活動,有助于胎位的自轉而達到糾正胎位的目的。
治療時讓孕婦取仰臥位,屈膝,因為此時是腹壁最放松的時候。施治者用點燃的艾條對準孕婦兩側足小趾外側約1寸(以一韭菜頁寬度左右)至陰穴處施灸,以孕婦覺足小趾外側溫熱但不灼痛為度。每次15~20分鐘,每天施灸1~2次,胎位轉正即停止。此方法雖好,但并非人人適用。一般來說,應在孕6個月以后進行,因為6個月以前的胎位不正可能會自行轉回去。另外如有臍帶繞頸、羊水少、腹壁過緊等情況,則胎位也不易糾正。
此外對于產婦尿潴留,也可以用針刺配合艾箱灸,效果同樣不錯。產婦同樣取仰臥位,在針刺小腿三陰交穴、陽陵泉穴的同時,用艾箱灸少腹部3處穴位(關元、氣海、中極),灸完取針。因陰陵泉屬足太陰脾經,有利水、祛濕之功效。三陰交屬足三陰經(足太陽脾、足厥陰肝經、足少陰)交會穴,有調理肝、脾、腎之功用。兩者并用,效果十分顯著。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