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應引入“治未病”思想
“治未病”的理論來源于《黃帝內經》,經過歷代醫家的發展和完善,日漸成熟,在今天仍然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同時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并引起眾多專家學者的研究和探索。
傳統醫學“治未病”思想原則
“治未病”思想提出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出自《黃帝內經》一書。在《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中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其中“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觀點就在于“防患于未然”。
“未病”不僅是機體處于尚未發生疾病的時段及其狀態,而且包括疾病在動態變化中可能出現的趨向和未來時段可能出現的狀態。傳統中醫經過長期不斷實踐,逐步形成了傳統醫學“治未病”的理論體系,并形成獨具特色、豐富多樣的技術方法,成為中醫理論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其思想價值在于將“治未病”,作為奠定醫學理論的基礎和崇高目標,提倡人們珍惜生命,注重養生,防患于未然。“治未病”理論的精髓包含在“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變”和“瘥后防復”四個層次,貫穿于疾病隱而未顯、顯而未成、成而未發、發而未傳、傳而未變、變而未果的全過程。
現代健康教育的目的與作用
健康教育是以傳播、教育、干預為手段,以幫助個體和群體改變不健康行為和建立健康行為為目標,以促進健康為目的,所進行的系列活動及其過程。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