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是一種宏觀健康觀
“治未病”是一種宏觀健康觀
中醫“治未病”的思想,源于《黃帝內經》“上工治未病”說,近年來走紅。從開始的誤聽為“治胃病”,到誤看為“治末病”,現在這類笑話少了,但似乎又多從預防保健角度去解讀,可能授人以“中醫不能看重病”的口實,需要進一步理清脈絡,澄清認識,糾正誤讀。筆者認為“治未病”是中醫診療的整體性思維,不是一個具體措施,其所包含的預防疾病、治療疾病、預防復發以及養生保健的辯證思想,是一種宏觀的健康觀,值得進一步發揚。
綜合中醫經典關于“治未病”的論述,它大致要包括以下幾層含義:一是醫者高明,治未病者不是“圣人”就是“上工”。二是所謂未病,就是將病未病,未病將病,很接近現代醫學所說的亞健康狀態和亞臨床狀態,防微杜漸或者及早治療效果好,膏方是代表。三是預防性治療,冬病夏治即是。《金匱要略》有云:“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又云:“實脾則肝自愈,此治肝補脾之要妙也。”四是堅持足夠療程治療。總之,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后防復,都屬于中醫的“治未病”。
質疑者認為:“治未病作為一種治療思想是一回事,能否做到是另一回事。首先要知道真正的病因,才能真正去預防。中醫對病因幾乎一無所知,如何能夠做到治未病呢。”(方舟子《批評中醫》)。這種說辭是目前準確理解“治未病”的最大障礙,且有不小的市場。如果按現代醫學思路和科學驗證的方法,不僅把“治未病”限制在預防領域,再與疫苗的免疫機制做參照,這又是一個精確與模糊,整體與個性扯不清的問題。其實科學一直在發展中,接近真理而無法達到真理。我們所說的科學,它在16世紀才具體形成,作為宗教的對立面,它主要反對唯心主義,也反對經驗主義,不得不訴諸于觀察與實驗。其實到現在為止,如何界定科學仍是眾說紛紜,甚至還有學者信奉“混沌原則”。現代醫學也同樣,完全用它來解釋中醫也只能是穿鑿附會。影響對“治未病”準確理解的第二個問題是在“治未病”的試點工作中,報載的試點經驗交流大多反映其大大強化了中醫在保健領域中的使用,也正合著望文生義的直接字意解讀,使得“治未病”就是保健康復的誤解越傳越廣,這種誤解多產生在我們的內部,產生于行政機關。
誠然,中醫藥作為預防保健的重要力量,完全可以在未來的健康產業中發揮重大作用,也可以走向海外,經濟前景也十分美妙。但這是“治未病”的一個效用,不是它的全部含義,甚至不能算是它的重要含義,它的重要的含義還是臨床治病。在這一點上走偏同樣對中醫的生存發展是不利的,可能的結局是中藥淪為食物,我們與賣保健藥的客商為伍。筆者在此建議,應著重研究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慢性疼痛等慢病臨癥指南和基層普及中醫適宜技術問題。本文轉自《中國中醫藥報》,作者:徐步云,單位為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衛生局)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