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未病思想的文化意義
中醫治未病思想的文化意義
“治未病” 思想肇始于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憂患意識。居安思危則安,居安思安則危;未病思防則健,未病不防則病。“治未病”思想的實質是對生命的尊愛,是醫學的最高境界,思想體現了未來世界醫學發展的趨勢;弘揚“治未病”思想,傳承中醫學文化,有助于發揮中醫學的特色和優勢。
自《內經》提出“上工治未病”之后,近年來以“治未病”為核心理念的中醫特色健康保障服務模式正在逐步形成。“治未病”作為中醫學的一個經典理念,在現代科技迅猛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能得到大力推廣和應用,充分顯示了中醫學的巨大魅力。本文擬從中醫“治未病”思想的文化意義加以探討,以求正于同道。
“治未病”思想是傳統文化中憂患意識的集中體現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關憂患意識的記載甚多。如《周易·系辭傳》說:“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序》說:“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儒家代表孔子教誨人們“吾日三省吾身”,強調人應該時時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符合禮義仁愛。孟子也說“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等等,都是憂患意識的具體體現。這里憂患意識已經成為“君子”自身道德修養的重要內容。從社會發展的本質看,憂患意識存在于人類實踐活動的一切領域,包括對待自然、對待社會、對待人類自身,都可能產生憂患情緒。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