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酒的藥理
1.乙醇的藥理研究 由于藥酒是選配適當中藥,經過必要加工,用度數適宜的白酒或黃酒為溶媒,制作而成的。因此,所有藥酒中均含有一定濃度的酒精(乙醇),要研究藥酒的藥理,首先要搞清乙醇的藥理作用,比較明確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一般認為飲酒具有興奮作用,因此常有“飲酒壯膽”的描述,但藥理表明乙醇主要是一個中樞神經系統抑制劑。低濃度乙醇可加強某些興奮性神經突觸的功能,其表現的興奮現象主要是由于腦的抑制性控制作用被解除所致。最早受影響的是由訓練和經驗而來的精神活動。記憶力,集中力和洞察力變得遲鈍甚至喪失。自信加強,性格變得開朗活潑。乙醇也可引起鎮靜,解除焦慮,進而語言含糊,共濟失調,判斷能力受損,進入酩酊狀態。
作用機制:多年來認為乙醇、揮發性麻醉藥和巴比妥類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作用是由于這些藥物能溶于脂質細胞膜,使嵌在膜內的離子通道以及其他蛋白質功能紊亂所致。近年來注意到乙醇對興奮性氨基酸(谷氨酸鹽)和抑制性氨基酸(γ氨基丁酸即GABA)激活離子通道功能的作用。乙醇和麻醉性巴比妥類均能加強GABA介導的突觸抑制和氯的流出。乙醇的這種作用還有鎮靜、共濟失調作用均可被GABA能受體特異性拮抗劑荷包牡丹(bicuculline)所抑制。雖然乙醇和巴比妥類均能抑制谷氨酸鹽激活的離子流,但兩者對谷氨酸鹽受體的亞型仍有不同的作用。乙醇在輕度中毒濃度日寸,主要影響NMDA谷氨酸鹽受體(NMDA為N—甲基—D—天冬氨酸鹽),而巴比妥類則主要影響AMPA谷氨酸鹽受體(AMPA為。—氨基—3—羥—5—甲基—4—異惡唑丙酸)。最近發現5—HT3(5—羥色胺,)受體系一種興奮性、陽離子選擇性離子通道,低濃度乙醇可協同5—Kr對該受體的作用。這種5—HT3受體主要分布于抑制性中間神經元,乙醇協同5—HT對該受體通道的作用,這就加強了這些中間神經元的抑制性沖動。大鼠腹腔注射乙醇3s/ks,可使伏隔核和紋狀抗壞血酸釋放分別增加約140%和120%,紋狀體抗壞血酸釋放是所有間接多巴胺受體激動劑的共同特性。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