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氣功不當可能出現偏差第 2 頁
異常反應
即不正常的反應。有人出于喜愛氣功的“善意”,除了夸大其作用外,還常稱氣功“無副作用”。事實上“是藥三分毒”,同樣適用于氣功,且古代醫家早就認識到這一點。如李梃在《醫學入門》中就例舉了內動(靜功)及六字訣、八段錦的副作用,謂:“內動運督脈者,久則生癰;運脾土者,久則腹脹;運丹田者,久則尿血;運頂門者,久則腦泄,內動故不然矣。至于六字訣,雖能發散外邪,而中虛者、有汗者忌;八段錦雖能流動氣血,而中虛有火者忌。”這些論述多與臨床相符。
氣功的異常反應輕重不一,輕者為練功而產生的一般性不良反應,一旦停止練功,或經有經驗的醫生處理,很快多能消除。氣功的異常反應以自我感覺異常多見,而客觀體征較少。如:頭痛頭脹、胸悶胸痛、脅肋脹痛、腰酸背痛、腹部酸痛、丹田(或身體)過熱(或冷),有時還可見到心悸、便多等,一般都不嚴重。
嚴重的副作用稱為“氣功偏差”,簡稱“偏差”。古人對氣功偏差的記載,最早見于曹丕的《典論》,謂:“軍祭酒弘農董芬,學甘始鴟視鳥顧、呼吸吐納,為之過差,氣閉不通,良久乃蘇。”張璐在《張氏醫通》中將偏差分為走火、入魔兩大類,并在該書卷六《神志門·走火入魔》中分別論述了兩者的原因、表現與治療。目前臨床將偏差的癥狀分為軀體性(相對于張氏所說的“走火”)和中樞性(相當于“入魔”)兩大類,前者以肢體、胸腹、腰背等部位的疼痛或脹悶為主,但都無精神情緒異常的癥狀,或此類癥狀并不突出;后者以精神情緒異常為主,甚者會出現類似精神分裂癥樣表現,或直接引發精神分裂癥。因人選功、專人指導等,是預防偏差發生的有效措施。一旦出現偏差,除了停止練功外,還必須經有經驗的氣功醫師治療(習稱“糾偏”)。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