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舉例】
驗案1
蔣某,男,52歲,2010年3月6日初診。失眠健忘3年余,加重3天。3年來,工作緊張勞累,心煩急躁,常常失眠,并心悸健忘,多夢易醒,頭暈目眩,納差倦怠,靠安定等鎮靜藥維持。近3天,因家事不遂病情加重,一晚上能睡2~3小時,有時徹夜不眠。來診時,面色無華,無精打采,四肢乏力,對生活失去信心。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脈細無力。
證為心脾兩虛,血不養心。治宜健脾養心,鎮靜安神,選神門穴針刺。
皮膚常規消毒,用28號1寸半不銹鋼毫針,直刺神門穴,出現酸、脹、麻、竄感后,用補法捻轉中等強度捻轉,留針60分鐘,每15分鐘捻轉1次。每日治療1次。第二天來診時說,針后當晚熟睡5~6小時,自己非常吃驚,多年來未感睡眠如此香甜,全身舒服。連針6次,睡眠時間延長8小時左右,食欲增加,走路有力,未感心慌氣短,氣色轉紅潤,對生活又充滿了信心。后鞏固治療4次。隨訪半年,未反復。
按:失眠原因有多種,本案為思慮過度,內傷心脾,心脾兩虛。神門穴為手少陰心經原穴,又為循經之處,強刺激針刺,當晚能睡5~6小時。由此可知,神門穴具有養心安神、鎮靜安眠之功。對心脾兩虛引起的失眠有較顯著的效果。
驗案2
李某,女,68歲,2009年10月20日初診。失眠10余日。10天前,因患面神經炎,右耳后疼痛(乳突炎),晚上不能安睡,有時徹夜不眠。
病機十九條:“諸痛癢瘡,皆屬于心。”手太陽小腸經與手少陰心經相表里,后溪穴屬于手太陽小腸經穴位,而乳突炎又為其經循行之處,急治表,緩治本,故取后溪穴針刺治療。
皮膚常規消毒,用28號3寸不銹鋼毫針,平刺左后溪穴,得氣后,用瀉法捻轉,約30秒,耳后疼痛即刻消失。每15分鐘捻轉1次,留針60分鐘,每日1次。針刺1次后,當晚熟睡7~8個小時,第2天用上法重復治療1次,耳后疼痛未再復發。隨訪10余天,一直未再失眠,安睡7個小時以上。
按:本案失眠因乳突炎疼痛所致,而針刺后溪穴乳突炎疼痛消失,未再失眠。由此可知,針刺后溪穴治療乳突炎有顯著的效果,同時,具有鎮痛、安神治療失眠的作用。現代研究表明,針刺可引起中樞神經產生內源性阿片肽,發揮鎮痛作用,對內環境發生紊亂進行調整,從而引起鎮痛、安眠作用。這與乳突炎疼痛擾亂心神不得眠機制是一致的。 2/3 首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