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奉親書》與老年養生
《養老奉親書》與老年養生
《養老奉親書》成書于公元1085年之前,作者陳直生平不詳,僅知曾為承奉郎,于宋神宗元豐年間為泰州興化縣令。該書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關于老年養生的中醫專著,書中較為詳細地闡述了老年人的食療、起居、精神調攝等多方面的事項。
重視食療,輔以醫藥
該書分上、下兩籍,食療方與其用法記載于書中的上籍,以食物養老益氣、治眼目疾病、五勞七傷、脾胃氣弱、瀉痢、水氣、喘嗽、諸淋、噎塞、冷氣、諸痔等,其食治范圍可謂廣泛。下籍記載了四時通用方、各時用藥諸方、老人備急方等,在篇幅等方面均不及上籍,可見其重視食療,輔以藥方的思想。
陳直認為,飲食的色味補瀉之性亦稟于陰陽五行之理,與藥物并無太大的差別。食物品種多樣,其優點在于“貴不傷其臟腑也”,而藥物對于老弱之人則是“若汗之,則陽氣泄。吐之,則胃氣逆;瀉之,則元氣脫,立致不虞”,況且老人常喜食物而厭藥物,故用食物調治勝于用藥物治療。書中還指出了老人飲食的基本原則,即“老人之食,大抵宜溫熱熟軟,忌其粘硬生冷”。
書中的食物多種多樣,綜合起來可分為3類。一是食品類,有粥、羹、臛、餛飩、馎饦、索餅6種;二是飲料類,有湯、飲、酒、乳、茶、漿6種;三是菜肴類,有膾、腌、炙、煎4種。所用食材更是種類繁多,其中對血肉有情之品的運用和重視,不僅對老人體弱者甚有補益之功,還體現了食療的選材特點。
陳直強調膳食的制作,并詳細地介紹了制作方法,在膳食中常常加入蔥、椒、姜、蒜、橘皮、醋、醬、鹽等調味之品,從而使藥膳解腥祛膻,又能調暢氣機、保持療效。在加工之時,不同的食物還要注意使用不同的烹飪方法和火候,如微火煮令爛熟、微火煎取、煮令熟、炙熟、作粥、作羹、煮作飲、煎汁作飲等等。書中對于服食的時間與方法也均有記載,其中以空腹食之為多見,充分體現了食療所具有的補益臟腑、護養脾胃的特點。陳直還注意到飲食的衛生,指出“穢惡臭敗,不可令食。粘硬毒物,不可令餐……暮夜之食,不可令飽。陰霧晦暝,不可令饑”。對于食物的忌口事項,該書更為詳細地指出了食治老人消渴消中、飲食不足、五臟干枯的蘆根飲子,飲用治病時要忌咸食、炙肉、熟面等;食治老人上氣,氣急胸膈逆滿,食飲不下的棗飲,使用時應忌咸、熱、炙肉;食治老淋病、小便長澀不利的酥蜜煎,要忌熱食、炙肉。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