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飲食養生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自神農氏嘗百草的滋味、水泉的甘苦,開拓了我國遠古人找尋和認識藥物與食物長期實踐光輝的食養一頁。我們在這里介紹一下中國傳統飲食養生。
儒家自我國商代伊尹、西周食醫和孔孟倡導“食性”以來,歷代儒醫對食養多有所繼承和發展。
中國傳統飲食養生:在五千年社會歷史變革的長河中,雖難免不受佛、道等宗教文化的某些影響,但也逐漸形成了儒家食養的若干風格和原則,其特點大致可概括為四點。
飲食養生一、 因后天之本,及早食養:祖國醫學一直認為,脾胃是人體的后天之本,故倡導養生特別是食養至遲也須從青、中年開始,經過飲食調理以保養脾胃實為養生延年之大法。如味甘淡薄也足以滋養五臟,故勸人盡量少吃生冷、燥熱、重滑、厚膩飲食,庶不致損傷脾胃。如能長期做到顧護中氣(即脾胃生發的功能)而恰當地食養,則多可祛病長壽。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名人養生][圖文]黃永玉的養生之道 12-19 [飲食養生]秋季養生湯的做法 09-25 [飲食養生][圖文]中醫推薦中秋養生食物 09-25 [養生小常識]女性中秋養生三則 09-25 [四季養生]秋季養生談食補與藥補 09-15 [四季養生][圖文]秋季養生談“棗” 09-09 [養生小常識]秋季養生小常識——泡腳 09-08 [飲食養生]適合秋季煲湯的四種蔬菜 09-08 [養生文化]養生談“善” 09-05 [飲食養生]秋季飲食養生——扁豆燒牛肉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