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五臟之氣的養生方法第 2 頁
三、少憂思,養脾氣。中醫認為“憂思傷脾”,“思則氣結”,如果一個人整日為了瑣事胡思亂想、思慮過度,就會傷及脾氣,出現腹瀉、面色差、神經衰弱等癥狀。
吃土豆是有助健脾的好方法。中醫認為土豆能健脾和胃、緩急止痛,通利大便。土豆中含有大量的優質纖維素,能促進腸道蠕動,保持腸道水分。另外,雖然土豆淀粉含量高,但是同大米相比,所產生的熱量較低,可以代替部分主食。
四、少言語,養肺氣。肺主氣,司呼吸。這首養生詩中說的“守靜閉龜息”就是古人養生“調息養生”的一部分,具體來說要求呼吸要“深細勻長”,大家平時需要鍛煉肺活量,增強肺功能。避免成為話癆,因為中醫認為“多言耗氣”。
平時吃一些潤肺養肺的食物,對于預防呼吸系統疾病以及強身健體都有好處。白色食物大都與肺對應,比如杏仁就不錯。但是中醫說的杏仁有兩種,一種味苦,名為苦杏或北杏,多用于臨床治療,還有一種味甜,名為甜杏或者南杏,是食療的佳品。比如居家做杏仁露也很簡單,用豆漿機把杏仁磨漿隔渣后加水、糖、奶煮開,一杯可口的杏仁露就做好了。寒冷的冬季,一杯杏仁露,配上全麥面包、雞蛋等,一頓營養豐盛的早餐便做成了。
五、常咽津,養腎氣。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也是全身的氣根,更有“氣歸于腎”之說。腎氣充足,人的生命力便旺盛,就能延遲衰老。反之則會出現一系列腎氣虛衰的癥狀。用叩齒和舌頭攪動牙齒的方法刺激口腔津液的分泌,待津液盛滿口腔之后,分三次咽下。長期咽津,有利于腎氣充盈。
中醫認為,栗子性味甘溫,入脾、胃、腎經,有養胃健脾、補腎強腰的功效,適用于脾胃虛弱所致的反胃、腹瀉,腎虛造成的腰膝無力及小兒脾胃不健等。此外,栗子還能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老年人常吃栗子,可防老抗衰,益壽延年。比如板栗排骨湯就挺不錯。具體的食材和做法是,先準備排骨150克,去殼鮮板栗50克,將排骨洗凈焯水后,與板栗一同燉煮至軟爛,調味即可。它具有補腎益氣的作用,適合腎氣虛者食用,其主要癥狀為氣短自汗、面色發白、小便頻多、倦怠無力。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名人養生][圖文]黃永玉的養生之道 12-19 [飲食養生]秋季養生湯的做法 09-25 [飲食養生][圖文]中醫推薦中秋養生食物 09-25 [養生小常識]女性中秋養生三則 09-25 [四季養生]秋季養生談食補與藥補 09-15 [四季養生][圖文]秋季養生談“棗” 09-09 [養生小常識]秋季養生小常識——泡腳 09-08 [飲食養生]適合秋季煲湯的四種蔬菜 09-08 [養生文化]養生談“善” 09-05 [飲食養生]秋季飲食養生——扁豆燒牛肉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