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老人的立夏養生方法
百歲老人的立夏養生方法
今年的5月5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夏”節氣,“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中醫養生講究天人相應,立夏后,人的生理狀態也會發生一些改變。中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汗為心液”,心為陽臟,主陽氣。因此,立夏以后的養生以養心為重,中醫專家介紹三種百歲老人的立夏養生方法,幫您強健身心。
百歲老人花間走 頤養心神氣血暢
立夏以后,隨著溫度的增高、汗液排量的加大以及室外活動的減少,老年人和經常久坐的白領一族容易出現不同程度的氣滯血瘀癥狀,如何促使氣血流通,心脈無阻,進而預防心血管疾患的發生呢?養生專家介紹說,立夏要早睡早起,注意養陽,方能較好地保護心血管。尤其要避免大汗淋漓,因為汗液過多地流失,會導致人體電解質紊亂,傷及體內陽氣。但是,不運動也不利于心臟健康,怎么辦呢?立夏之后最涼爽的時間段要數清晨了,大家不妨清晨起來在住所附近的林蔭花間處散散步,即便是在自己家養花的陽臺上散散步也能起到頤養心神的效果,有助于體內陽氣的升華,推動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
藥王運睛除眼翳 午睡養眼又養心
立夏后天氣漸熱,晝長夜短,不少人會漸漸覺得晚間睡眠不足。再經過一個上午繁忙的學習和工作,體力和精力的消耗可想而知。所以,立夏以后,午睡對防病養生起著關鍵作用。而午睡最為受益的器官之一無疑是我們越來越過度使用的眼睛!唐代的名醫孫思邈,雖然年過百歲但眼睛不花。“目宜長運”便是他平時常用,又傳播后世的養眼功法。
中醫認為心主神明,也稱“心藏神”。廣義的“神”,是指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它涵概了人體的形象、面色、眼神、言語、應答、肢體活動的姿態等;而狹義的“神”,即心所主之神志,多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等。很多讀者朋友都知道“閉目養神”,其實也是在養心。午睡的時候如果能在一開始練練運目,不但會增加午睡質量,還能有效緩解視疲勞,進而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
清代著名養生著作《陸地仙經》中也記載了“運睛除眼翳”的養生防病微運動。專家介紹說,眼翳又稱翳狀贅肉,大部分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但是中青年也應提前預防。翳狀贅肉初期對視力影響不大,但若任其生長,等到長至角膜中心位置時,會蓋住整個瞳孔,嚴重影響視力,而且眼翳長得愈大,也就愈往角膜深層侵犯,屆時即使施行眼翳切除手術,也會在角膜上留下疤痕,仍然會看不清楚。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名人養生][圖文]黃永玉的養生之道 12-19 [飲食養生]秋季養生湯的做法 09-25 [飲食養生][圖文]中醫推薦中秋養生食物 09-25 [養生小常識]女性中秋養生三則 09-25 [四季養生]秋季養生談食補與藥補 09-15 [四季養生][圖文]秋季養生談“棗” 09-09 [養生小常識]秋季養生小常識——泡腳 09-08 [飲食養生]適合秋季煲湯的四種蔬菜 09-08 [養生文化]養生談“善” 09-05 [飲食養生]秋季飲食養生——扁豆燒牛肉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