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皮膚病及性傳播疾病 第二十五節 淋病第 4 頁
[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一)濕熱毒蘊(急性淋病)尿道口紅腫,尿急,尿頻,尿痛,淋瀝不止,尿液混濁如脂,尿道口溢膿,嚴重者尿道粘膜水腫,附近淋巴結紅腫疼痛,女性宮頸充血、觸痛,并有膿性分泌物,可有前庭大腺紅腫熱痛等;可有發熱等全身癥狀;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辨證分析:外感熱毒,濕熱穢濁之邪,侵及馬口,郁于肌膚,故見尿道口紅腫;濕熱毒邪下注膀胱,膀胱氣化不利,故尿急,尿頻,尿痛,淋瀝不止,或見尿液混濁如脂;濕毒熾盛,則尿道粘膜水腫,附近淋巴結、前庭大腺紅腫疼痛;熱盛肉腐,則尿道口溢膿,宮頸有膿性分泌物;濕毒蘊伏血絡,則宮頸充血、觸痛;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為濕熱毒蘊之象。
治法:清熱利濕,解毒化濁。
方藥:龍膽瀉肝湯酌加土茯苓、紅藤、草蘚等。熱毒人絡者,合清營湯加減。
(二)陰虛毒戀(慢性淋病)小便不暢,短澀,淋瀝不盡;腰酸腿軟,五心煩熱,酒后或疲勞易發,食少納差,女性帶下多;舌紅,苔少,脈細數。
辨證分析:久病體虛,或房勞過度,以致正虛毒戀不出,下注膀胱,故見小便不暢,短澀,淋瀝不盡;女性濕熱邪毒擾及胞宮,故見白帶增多;腎陰虧虛,虛熱內生,則腰酸腿軟,五心煩熱;酗酒致濕熱內生,疲勞更傷正氣,故病情復發;脾虛不運,故見食少納差;舌紅、苔少、脈細數為陰虛毒戀之象。
治法:滋陰降火,利濕祛濁。
方藥:知柏地黃丸酌加土茯苓、萆蘚等。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