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皮膚病及性傳播疾病 第三節 疣第 7 頁
二、扁瘊
(一)洗滌法用內服方的第二煎外洗,每天2—3次。
(二)涂搽法用鴉膽子仁油外涂患處,每天1次,用于治療疣體散在分布者;或鮮雞內金在疣體處摩擦,每天1—2次;或干雞內金用水浸泡變軟后擦患處,每天1—2次。
三、鼠乳
(一)挑刺法用消毒針將疣頂端挑破,擠出白色乳酪樣物質,再用碘酒或濃石炭酸溶液點涂患處。若數目較多,應分批進行治療。
(二)敷貼法用斑蝥膏(斑蝥12.5g,雄黃2g,搗研細末,加蜂蜜半食匙,混勻調膏),依疣大小,挑取相當大小斑蝥膏,用拇指壓丸成扁圓形,放于疣面上,再用膠布固定,局部略有灼痛起小皰,約經10—15小時,將疣剝離皮膚:
四、跖疣
(一)外敷法用千金散局部外敷,亦可用烏梅肉(將烏梅用鹽水浸泡1天,搗為泥狀)每次少許敷貼患處。
(二)電灼法在局部消毒麻醉下進行電灼,但不宜過深,以免影響愈合,或形成過大的疤痕。
(三)手術常規消毒局麻下,先以刀尖在疣與正常的皮膚交界處修割,然后用止血鉗鉗住疣中央,向外拉出,可以見到一個疏松的軟芯,但軟芯周圍不易挖凈而易復發,故挖后可敷腐蝕藥,如千金散或雞眼膏。敷藥時間不宜過長,一般5—7天即可,否則,腐蝕過深影響愈合。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