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皮膚病及性傳播疾病 第二節 蛇串瘡
蛇串瘡是一種皮膚上出現成簇水皰,呈帶狀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皰疹性皮膚病。因皮損狀如蛇行,故名蛇串瘡;因每多纏腰而發,故又稱纏腰火丹;本病又稱之為火帶瘡、蛇丹、蜘蛛瘡等。清·《外科大成·纏腰火丹》稱此癥“俗名蛇串瘡,初生于腰,紫赤如疹,或起水皰,痛如火燎。。以成簇水皰,沿一側周圍神經作帶狀分布,伴刺痛為臨床特征。多見于成年人,好發于春秋季節。相當于西醫的帶狀皰疹。
[病因病機]
本病多為情志內傷,肝郁氣滯,久而化火,肝經火毒,外溢肌膚而發;或飲食不節,脾失健運,濕邪內生,蘊而化熱,濕熱內蘊,外溢肌膚而生;或感染毒邪,濕熱火毒蘊結于肌膚而成。年老體虛者,常因血虛肝旺,濕熱毒盛,氣血凝滯,以致疼痛劇烈,病程遷延。
[診斷]
一般先有輕度發熱、倦怠、食欲不振,以及患部皮膚灼熱感或神經痛等前驅癥狀,但亦有無前驅癥狀即發疹者。經l一3天后,患部發生不規則的紅斑,繼而出現多數和成簇的粟粒至綠豆大小的丘皰疹,迅速變為水皰,聚集一處或數處,排列成帶狀,水皰往往成批發生,簇間隔以正常皮膚。皰液透明,5—7天后轉為渾濁,或部分破潰、糜爛和滲液,最后干燥結痂,再經數日,痂皮脫落而愈。少數患者,不發出典型水皰,僅僅出現紅斑、丘疹,或大皰,或血皰,或壞死;巖瘤患者或年老體弱者可在局部發疹后數日內,全身發生類似于水痘樣皮疹,常伴高熱,可并發肺、腦損害,病情嚴重,可致死亡。一般在發疹的局部,常伴有署核腫痛。
皮疹多發生于身體一側,不超過正中線,但有時在患部對側,亦可出現少數皮疹。皮損好發于腰肋、胸部、頭面、頸部,亦可見于四肢、陰部及眼、鼻、口等處。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