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巖 第三節 失榮第 3 頁
[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一)肝郁痰凝頸部或耳前后腫塊如栗,頂突根深,質地堅硬,皮色不變;伴胸脅悶脹,情緒急躁,食欲減退,脘腹脹滿;舌苔白膩,脈弦或弦滑。
辨證分析:肝郁痰凝,阻隔經絡,故頸部或耳前后腫塊如栗,頂突根深,質地堅硬,皮色不變;肝郁不舒,故胸脅悶脹,情緒急躁;木旺克土,故食欲減退;脾胃氣滯,故脘腹脹滿;苔白膩、脈弦或弦滑為肝郁痰凝之象。
治法:舒肝解郁,化痰散結。
方藥:開郁散加減。
(二)正虛痰凝腫塊日久不消,逐漸長大,隱隱作痛,膚色紫暗,腫塊融合,不久即潰破;伴形體消瘦;舌苔白或黃,脈弦數。
辨證分析:病患較久,正虛邪勝,痰凝氣滯血瘀日甚,故腫塊日久不消,逐漸長大,隱隱作痛,膚色紫暗,腫塊融合;痰郁化熱,血肉腐敗,故腫塊潰爛;氣血漸衰,形體失養,故形體消瘦;苔黃、脈數為痰瘀化熱之象。
治法:益氣養榮,疏肝散結。
方藥:和營散堅丸加減。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