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瘤 第二節 血瘤
血瘤是以出生時或出生后不久,皮膚上發生腫塊,色紅而內含血絲,破皮則血流難止為主要表現的腫瘤性疾病。《類證治裁》云:“血瘤自血脈腫起,久而現赤縷或皮色赤。”相當于西醫的海綿狀血管瘤。
[病因病機]
由于心火妄動,逼血人絡,血熱妄行,脈絡擴張,氣血縱橫,結聚成形,顯露于肌膚而成。
[診斷]
血瘤可發生于身體任何部位,但以四肢、軀干、面頸部多見。常在出生后即發現,隨著年齡增長而長大,長到某種程度后,可停止進展。瘤體外觀呈暗紅色或紫藍色,亦可為正常皮色,小如豆粒,大如拳頭,質地柔軟,狀如海綿,壓之可縮小,肢體活動時脹大。血瘤可并發出血、感染和潰爛。嬰兒患者有的可在數年內自行消退。
[鑒別診斷]
血痣大小不一,手指壓迫其上,色澤和大小無明顯變化。
[辨證論治]
內治法
(一)心火妄動瘤體呈半球形或扁平隆起,邊界清楚,質軟色紅,指壓褪色,放手后又恢復到原來狀態。
辨證分析:心火妄動,逼血人絡,血熱妄行,致氣血縱橫,脈絡交錯,結聚成形,故成本病,質軟色紅。
治法:涼血活血,抑火滋陰。
方藥:芩連二母丸。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