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外科學-外科治法第 37 頁
(四)針灸法
包括針法與灸法,兩者各有其適應證。在外科方面,古代多采用灸法,但近年來針法較灸法應用廣泛,很多疾病均可配合針刺治療而提高臨床療效。灸法是用藥物在患處燃燒,借著藥力、火力的溫暖作用,可以和陽祛寒、活血散瘀、疏通經絡、拔引郁毒。如此則腫瘍未成者易于消散,既成者易于潰膿,既潰者易于生肌收口。
適應證:針刺適用于瘰疬、乳癰、乳癖、濕瘡、癮疹、蛇串瘡、脫疽、內痔術后疼痛、排尿困難等。灸法適用于腫瘍初起堅腫,特別是陰寒毒邪凝滯筋骨,而正氣虛弱,難以起發,不能托毒外達者;或潰瘍久不愈合,膿水稀薄,肌肉僵化,新肉生長遲緩者。
用法:針刺的用法,一般采取病變遠隔部位取穴,手法大多應用瀉法,不同疾病取穴各異,詳見各論。灸的方法雖多,但主要有兩類,一種是明灸,單純用艾絨作艾炷著皮膚施灸,此法因有灼痛,并容易引起皮膚發生水皰,所以比較少用;一種是隔灸,搗藥成餅,或切藥成片(如豆豉、附子等作餅,或姜、蒜等切片),上置艾炷,于瘡上灸之。此外,還有用艾絨配伍其他藥物,做成藥條,隔紙燃灸,稱為雷火神針灸。豆豉餅灸,隔姜、蒜灸等,適用于瘡瘍初起毒邪壅滯之證,取其辛香之氣,行氣散邪。附于餅灸適用于氣血俱虛、風邪寒濕凝滯筋骨之證,取其溫經散寒、調氣行血。雷火神針灸適用于風寒濕邪侵襲經絡痹痛之證,取其香竄經絡,祛風除濕。至于灸炷的大小,壯數的多少,須視瘡形的大小及瘡口的深淺而定,總之務必使藥力達到病所,以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覺痛為止。
注意點:凡針刺一般不宜直接刺于病變部位。疔瘡等實熱陽證,不宜灸之,以免以火濟火;頭面為諸陽之會,頸項接近咽喉,灸之恐逼毒人里;手指等皮肉較薄之處,灸之更增疼痛。此外,在針灸的同時,根據病情應與內治、外治等法共同施治。
<< 上一頁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