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外科學-外科治法第 34 頁
2.導管引流
古代導管用銅制成,長約重00n左右,粗約0.3cm,中空,一端平面光滑,一端呈斜尖式,在斜尖下方之兩側,各有一孔(以備膿腐阻塞導管腔頭部后,仍能起引流的作用),即為導管的形狀,消毒備用。這種導管引流較之藥線引流,更能使膿液暢出,從而達到膿毒外泄的目的。
適應證:適用于附骨疽、流痰、流注等膿腔較深、膿液不易暢流者。
用法:將消毒的導管輕輕插入瘡口,達到底部后,再稍退出一些即可。當管腔中已有膿液暢流排出時,即用橡皮膏固定導管,外蓋厚層紗布,放置數日(紗布可每天更換),當膿液減少后,改用藥線引流。導管另一種用法:當膿腔位于肌肉深部,切開后膿液不易暢流,將導管插入,引流膿液外出,待膿稍少后,即拔去導管,再用藥線引流。導管引流,目前在體表膿腫已很少采用,大多應用于腹腔手術后,且導管均改用塑料管或橡皮管(導尿管)以替代鋼制導管。
注意點:導管的放置應放在瘡口較低的一端,以使膿液暢流。導管必須固定,以防滑脫或落人瘡口內。管腔如被腐肉阻塞,可松動引流管或輕輕沖洗,以保持引流通暢。
3.擴創引流
是采用手術的方法來進行引流。大多應用于膿腫潰破后有袋膿現象,經其他引流、墊棉法等無效的情況下,才采用之。
適應證:適用于癰、有頭疽潰后有袋膿者,瘰疬潰后形成空腔者,脂瘤繼發感染化膿時。
用法:在消毒局麻下,對膿腔范圍較小者.只需用手術刀將瘡口上下延伸即可;如膿腔范圍較大者,則用剪刀作十字形擴創。瘰疬之潰瘍,除擴創外,并須將空腔之皮修剪,剪后使瘡面全部暴露。有頭疽潰瘍的袋膿,除作十字形擴創外,切忌將空腔之皮剪去,以免愈合后形成較大的疤痕,影響活動功能。脂瘤繼發感染化膿的擴創,作十字形切開后,將瘡面兩側皮膚稍作疤痕修剪,便于棉花嵌塞,并用刮匙將渣樣物質及囊壁一并刮清。
注意點:擴創后,須用消毒棉花按瘡口大小,蘸八二丹或七三丹嵌塞瘡口以去腐,并加壓固定,以防止出血,以后可按潰瘍處理。
<< 上一頁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