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大腸癌第 3 頁

·脾腎陽虛
癥狀:腹痛喜溫喜按,或腹內結塊,下利清谷或五更泄瀉,或見大便帶血,面色蒼白,少氣無力,畏寒肢冷,腰酸膝冷,苔薄白,舌質淡胖有齒痕,脈沉細弱。
治法:溫補脾腎。
方藥:附子理中湯。
理中湯溫中健脾,更加附子以增強溫腎散寒之力。如下利清谷、腰酸膝冷之癥突出,可配四神丸以溫補脾腎,澀腸止瀉。四神丸中補骨脂、肉豆蔻溫脾腎而澀腸止瀉;吳茱萸暖脾散寒除濕;五味子酸甘溫澀。
·氣血兩虛
癥狀:腹痛綿綿,或腹內結塊,肛門重墜,大便帶血,泄瀉,面色蒼白,唇甲不華,神疲肢倦,心悸氣短,頭暈目眩,形瘦納少,苔薄白,舌質淡,脈沉細無力。
治法:補氣養血。
方藥:八珍湯。
以四君湯益氣健脾,以四物湯補血調血。腹痛綿綿,重用白芍、炙甘草以緩急止痛;便血不止者,加三七、茜草、仙鶴草化瘀止血;泄瀉者,加肉豆蔻、赤石脂以收斂固澀;心悸失眠者,加酸棗仁、遠志養心安神。
·肝腎陰虛
癥狀:腹痛隱隱,或腹·內結塊,便秘,大便帶血,腰膝酸軟,頭暈耳鳴,視物昏花,五心煩熱,口咽干燥,盜汗,遺精,月經不調,形瘦納差,舌紅少苔,脈弦細數。
治法:滋腎養肝。
方藥:知柏地黃丸。
本方以六味地黃滋補肝腎,加知母、黃柏清瀉虛火。便秘者,加柏子仁、火麻仁潤腸通便;大便帶血者,加三七、茜草、仙鶴草化瘀止血;遺精加芡實、金櫻子益腎固精;月經不調者加香附、當歸益氣活血調經。
經現代藥理及臨床研究篩選出的一些常用抗消化道腫瘤的中藥可參見胃癌一節的有關內容。應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結合大腸癌的具體情況,酌情選用。
【轉歸預后】
大腸癌患者早期以濕熱下注之實證為主,當患者病至中晚期及接受手術、放療、化療后,其證候大多向脾虛血虧的正虛邪衰的方向轉化;若用藥得當,正氣得復,患者尚可長期生存;若正氣不復,邪氣漸盛,最終出現正不勝邪、正虛邪陷的局面,并由于氣血耗傷,陰陽俱虛,可合并積聚、鼓脹,或出現發熱、黃疽、大量便血、昏迷等危重之癥,應中西醫結合救治。
本病起病較為隱匿,早期癥狀不明顯,因此,患者就診時大部分已屬中晚期,雖經中西醫結合治療,但由于邪陷太深,往往正不勝邪,正虛邪實,預后不良。
【預防與調攝】
避免不良精神因素的刺激;改變不良的飲食結構、飲食習慣,如控制脂肪攝入,增加纖維膳食;積極治療慢性腸道疾病,痔疾、便血患者定期作直腸指診;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注意排便習慣和糞便性狀的改變等,有助于大腸癌的預防和早期發現。
應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其做到情緒樂觀,起居有節,飲食富于營養而易于消化。術后和放、化療后的患者,津、氣、血不足,按患者身體狀況的不同,本著辨證用藥的治療原則,適當給予補中益氣湯、生脈飲、復方阿膠漿等補益類中成藥,有助于患者的康復。康復期患者,可多食用紅棗湯、蓮心粥等食品,以養胃、生津、補血,從而加快體質的恢復。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