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肝癌

肝癌是以臟腑氣血虧虛為本,氣、血、濕、熱、瘀、毒互結為標,蘊結于肝,漸成癥積,肝失疏泄為基本病機,以右脅腫硬疼痛,消瘦,食欲不振,乏力,或有黃疸或昏迷等為主要表現的一種惡性疾病。
肝癌嚴重危害著人類健康,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根據流行病學資料,我國肝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占全部惡性腫瘤的第三位,僅次于胃癌、肺癌。肝癌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但以31—50歲最多,男女之比約為8:1。早期切除的遠期療效較好,但大多數肝癌患者在確診時已屬晚期,手術機會多已錯過,所能采用的現代綜合治療方法常限制在放化療和免疫治療上,而放化療對本病治療的毒副反應大,適應證則減少,療效也差。目前采用中醫藥治療是本病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所以積極做好中醫藥對本病的預防和治療在當今有重要意義。
肝癌一病,早在《內經》就有類似記載;歷代有肥氣、痞氣、積氣之稱。如《難經·五十六難·論五臟積病》載:“肝之積名曰肥氣,在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脾之積,名曰痞氣,在胃脘,覆大如盤,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發黃疸,飲食不為肌膚。”《諸病源候論·積聚病諸候·積聚候》:“脾之積,名曰痞氣,在胃脘覆大如盤,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發黃疸,飲食不為肌膚。……診得脾積,脈浮大而長,饑則減,飽則見腸,起與谷爭,累累如桃李,起見于外,腹滿嘔泄,腸鳴,四肢重,足脛腫厥,不能臥,是主肌肉損,……,色黃也。”宋代《圣濟總錄》云:“積氣在腹中,久不差,牢固推之不移者,……按之其狀如杯盤牢結,久不已,令人身瘦而腹大,至死不消。”其所描述的癥狀與肝癌近似,對肝癌不易早期診斷、臨床進展迅速、晚期的惡病質、預后較差等都作了較為細致的觀察。在治療上強調既要掌握辨證用藥原則,又須辨病選藥,靈活掌握。
肝癌的西醫學巨體分型分為塊狀型、結節型、彌漫型和小癌型,以塊狀型多見;組織學分型為肝細胞型、膽管細胞型和混合型,絕大多數為肝細胞型。
原發性肝癌、肝臟其他腫瘤可參照本節進行辨證論治。
【病因病機】
臟腑氣血虛虧,加之七情內傷,情志抑郁;脾虛濕聚,痰濕凝結;六淫邪毒入侵,邪凝毒結等可使氣、血、濕、熱、瘀、毒互結而成肝癌。
1.情志久郁肝主疏泄,調暢氣機,故一身之氣機暢達與否主要關系于肝。若情志久郁,疏泄不及,氣機不利,氣滯血瘀,是肝癌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2.脾虛濕聚飲食失調,損傷脾胃,氣血化源告竭,后天不充,致使臟腑氣血虛虧。脾虛則飲食不能化生精微而變為痰濁,痰阻氣滯,氣滯血瘀,肝脈阻塞,痰瘀互結,形成肝癌。《醫宗必讀·積聚》也說:“積之成也,正氣不足,而后邪氣踞之。”
3.濕熱結毒情志不遂,氣滯肝郁日久,化熱化火,火郁成毒;肝郁乘脾,運化失常,痰濕內生,濕熱結毒,形成肝積,肝之疏泄失常,影響及膽的排泄功能亦失常,故此種病因所致肝癌多伴膽汁外溢而呈黃疽。
4.肝陰虧虛熱毒之邪阻于肝膽,久之耗傷肝陰,肝血暗耗,導致氣陰兩虛,邪毒內蘊,此為本虛標實。
總之,肝癌病位在肝,但因肝與膽相表里,肝與脾有密切的五行生克制化關系,脾與胃相表里,肝腎同源,故與膽、脾胃、腎密切相關。其病性早期以氣滯、血瘀、濕熱等邪實為,主,日久則兼見氣血虧虛,陰陽兩虛,而成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之證。其病機演變復雜,由肝臟本臟自病或由他臟病及于肝,使肝失疏泄是病機演變的中心環節。肝失疏泄則氣血運行滯澀,可致氣滯、血瘀,出現脅痛,肝腫大;肝失疏泄則膽汁分泌、排泄失常,出現黃疸、納差;肝失疏泄,氣機不暢,若影響及脾胃之氣的升降,則脾胃功能失常,氣血生化乏源,而見納差、乏力、消瘦,水濕失于運化而聚濕生痰,濕郁化熱,而出現脅痛、肝腫大;肝失疏泄,氣血運行不暢,若影響及肺、脾、腎通調水道的功能,則水液代謝失常,出現腹脹大、水腫。故由肝失疏泄可產生氣滯、血瘀、濕熱等病理變化,三者相互糾結,蘊結于肝,而表現出肝癌的多種臨床表現。日久則由月于病及脾、腎,肝不藏血,脾不統血而合并血證;邪毒熾盛,蒙蔽心包而合并昏迷;肝、脾、腎三臟受病而轉為鼓脹。
【臨床表現】
右脅疼痛,腹部結塊,腹脹大,黃疸,納差,乏力,消瘦是主要的臨床表現。
1.右脅(肝區)疼痛最常見,間歇性或持續性,鈍痛或脹痛,有時可痛引右側肩背、右腰。突然發生的劇烈腹痛和腹膜刺激征提示癌腫破潰。
2.腹部結塊右脅部進行性肝腫大為最常見的特征性體征之一。月干質地堅硬,表面及邊緣不規則,常呈結節狀;合并有肝硬化與門靜脈高壓的患者還可出現左脅部脾腫大。
3.腹脹大見于中晚期合并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等引起的腹水患者。
4.納差胃納減少,食欲不振,可伴見惡心、嘔吐、腹瀉等癥。·
5.乏力、消瘦早期即可見乏力,中晚期則逐漸消瘦,晚期少數病人可呈惡病質狀。
肝癌發生轉移的患者,出現相應的轉移灶的癥狀和體征。
【診斷】
1.不明原因的右脅不適或疼痛,原有肝病癥狀加重伴全身不適、胃納減退、乏力、體重減輕等均應納人檢查范圍。
2.右脅部肝臟進行性腫大,質地堅硬而拒按,表面有結節隆起,為有診斷價值的體征,但已屬中晚期。
3.結合肝區B超、Cr掃描、Mm、肝穿刺、血清學檢查(如甲胎球蛋白等)等,有助于明確診斷。
盡可能了解肝癌細胞學分類情況,以估計預后、選擇最佳治療方案。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