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胃癌第 2 頁

【鑒別診斷】
1.胃痛胃脘部疼痛,常伴有食欲不振,痞悶或脹滿,惡心嘔吐,吞酸嘈雜;發病多與情志不遂,飲食不節,勞累及受寒等因素有關;常反復發作,其痛勢相對胃癌之疼痛較緩,不呈進行性加重,不伴極度消瘦、神疲乏力等惡病質征象。此外,借助現代診斷方法,可見胃、十二指腸粘膜炎癥、潰瘍等病變。若胃痛經嚴格內科治療而癥狀仍無好轉者,應做纖維胃鏡及病理組織學檢查等以排除癌變的可能。
2.痞滿以胃脘部痞塞,滿悶不舒的自決癥狀為主癥,并有按之柔軟,壓之不痛,望尤脹形的特點;起病多緩,反復發作;發病常與飲食、情志、起居、寒溫等誘因有關。胃癌中有部分病例也可以痞滿為主癥,此時,當借助上消化道X線檢查、胃液分析、纖維胃鏡等檢查以明確診斷。
3.使血以胃、腸脈絡受損,出現血液隨大便而下,或大便呈柏油樣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捎啥喾N胃腸道病引起,如胃痛、腹痛等。胃癌的便血常伴見胃脘部飽脹或疼痛、納呆、消瘦、脘部積塊等主癥,大便稍黯或紫黯,甚至可呈柏油樣,且多持續發生,應用一般止血藥效果不理想,即使暫時止住,不久即可反復,重者可伴有吐血?山柚唬合繶線檢查、胃液分析、纖維胃鏡等檢查以明確診斷。
【辨證論治】
辨證要點
1.辨證候虛實 胃癌的發生與正氣內虛、痰氣交阻、痰濕凝滯,痰瘀互結有密切關系。胃癌早期,多見痰氣交阻、痰濕凝結之證,以邪實為主;中晚期則多見痰瘀互結、胃陰虧虛、脾胃虛寒、氣血兩虛等本虛標實而以正虛為主之癥。臨床上多病情復雜,虛實互見。
2.辨胃氣的有無 食欲尚可、舌苔正常、面色榮潤、脈搏從容和緩是有胃氣之象,病情尚淺,預后較好;反之,則胃氣衰敗,病情重,預后不良!吨胁亟洝ふ撐柑搶嵑疅嵘滥骓槨氛f:“胃者,人之根本也。胃氣壯,五臟六腑皆壯。……胃氣絕,則五日死。”胃氣的虛實,關系著人體之強弱,甚至生命之存亡。
3.辨危候 晚期可見大量吐血、便血、昏迷等危候。
治療原則
本病多由氣、痰、濕、瘀互結所致,故理氣、化痰、燥濕、活血化瘀是本病主要治標之法;后期出現胃熱傷陰、脾胃虛寒、氣血兩虛者,則應標本兼顧,扶正與祛邪并進。本病病位在胃,多有脾胃氣機阻滯,氣化不利,運化無權,在治療中應始終重視顧護脾胃,勿損正氣,也是應遵從的治療原則。這一點對中晚期患者和放化療患者更為重要。只有胃氣得充。脾氣得健,才能使氣血生化有源,也才能助藥以祛邪。但補虛時,用藥也不可過于滋膩,以免呆滯脾胃(,應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結合選用具有一定抗胃癌作用的十草藥。
分證論治
·痰氣交阻
癥狀:胃脘滿悶作脹或痛,竄及兩脅,呃逆,嘔吐痰涎,胃納減退,厭肉食,苔白膩,脈弦滑。
治法:理氣化痰。
方藥:開郁至神湯。
方中人參、白術、茯苓、陳皮健脾理氣,脾氣健則氣機運行正常,痰濕無從內生;香附、當歸、柴胡調和肝脾之氣血,理氣化痰;佐以苦寒的梔子以解痰氣交阻郁久之熱,以瀉火除煩,清熱利濕;甘草調和諸藥。可加半夏、天南星以助化痰之力;悶脹,疼痛明顯者,可加厚樸、郁金以行氣活血定痛;嘔吐痰涎者,可加半夏、旋覆花以和胃降逆。
·痰濕凝滯
癥狀:胃脘滿悶,面黃虛胖,嘔吐痰涎,腹脹便溏,痰核累累,舌淡滑,苔滑膩。
治法:燥濕化痰。
方藥:導痰湯。
以祛痰降逆的二陳湯為基礎,加入理氣寬脹的枳殼,祛風滌痰的南星,共呈祛風滌痰功效。方中南星、半夏燥濕祛痰力量頗強,故本方是強有力的祛痰劑。若伴腹脹便溏,可加豬苓、澤瀉、蒼術以利水滲濕,健脾理氣。
·瘀血內結
癥狀:胃脘刺痛而拒按,痛有定處,或可捫及腹內積塊,腹滿不食,或嘔吐物如赤豆汁樣,或黑便如柏油樣,或左頸窩有痰核,形體日漸消瘦,舌質紫黯或有瘀點,脈澀。
治法: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方藥:膈下逐瘀湯。
方中桃仁、紅花、當歸、川芎、丹皮、赤芍、延胡索、五靈脂活血化瘀止痛;香附、烏藥、枳殼疏肝理氣,取氣行則血行之意;甘草調和諸藥?杉尤、莪術破結行瘀,但有嘔血或黑便者,應注意把握活血藥物的種類和劑量,可配伍白及、仙鶴草、地榆、槐花以止血;加海藻、瓜蔞化痰軟堅;加沙參、麥冬、白芍糍陰養血。吞咽梗阻,腹滿不食者,也可改用通幽湯破結行瘀,滋陰養血。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