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虛勞第 4 頁

『陰虛』
·肺陰虛
癥狀:干咳,咽燥,甚或失音,咯血,潮熱,盜汗,面色潮紅,舌紅少津,脈細數。
治法:養陰潤肺。
方藥:沙參麥冬湯。
本方有滋養肺陰、清熱潤燥的功效。方中以沙參,麥冬、玉竹滋養肺陰,天花粉、桑葉、甘草清熱潤燥。
咳嗽甚者,加百部、款冬花肅肺止咳。咯血,加白及、仙鶴草、小薊涼血止血。潮熱,加地骨皮、銀柴胡、秦艽、鱉甲養陰清熱。盜汗,加牡蠣、浮小麥固表斂汗。
·心陰虛
癥狀:心悸,失眠,煩躁,潮熱,盜汗,或口舌生瘡,面色潮紅,舌紅少津,脈細數。
治法:滋陰養心。
方藥:天王補心丹。
本方為滋陰養心的常用方劑。方中以生地、玄參、麥冬、天冬養陰清熱,人參、茯苓、五味子、當歸益氣養血,丹參、柏子仁、酸棗仁、遠志、朱砂養心安神。
火熱偏盛而見煩躁不安,;口舌生瘡者,去當歸、遠志之辛溫,加黃連、木通、淡竹葉清心泄火,導熱下行。潮熱,加地骨皮、銀柴胡、秦艽清退虛熱。盜汗,加牡蠣、浮小麥固表斂汗。
·脾胃陰虛
癥狀:口干唇燥,不思飲食,大便燥結,甚則干嘔,呃逆,面色潮紅,舌干,苔少或無苔,脈細數。
治法:養陰和胃。
方藥:益胃湯。
本方具有滋陰益胃的功效,方中以沙參、麥冬、生地、玉竹滋陰養液,冰糖養胃和中。
口干唇燥甚者,為津虧較甚,加石斛、花粉滋養胃陰。不思飲食甚者,加麥芽、扁豆、山藥益胃健脾。呃逆,加刀豆、柿蒂、竹茹扶養胃氣,降逆止呃。大便干結,將原方之冰糖改用蜂蜜,以收潤腸通便之效。
·肝陰虛
癥狀:頭痛,眩暈,耳鳴,目干畏光,視物不明,急躁易怒,或肢體麻木,筋惕肉困,面潮紅,舌干紅,脈弦細數。
治法:滋養肝陰。
方藥:補肝湯。
本方具有養血柔肝,滋養肝陰的功效,方中以地黃、當歸、芍藥、川芎養血柔肝,木瓜、甘草酸甘化陰,麥冬、棗仁滋養肝陰。
頭痛、眩暈、耳鳴較甚,或筋惕肉困,為風陽內盛,加石決明、菊花、鉤藤、刺蒺藜平肝熄風潛陽。目干澀畏光,或視物不明者,加枸杞子、女貞子、草決明養肝明日。急躁易怒,尿赤便秘,舌紅脈數者,為肝火亢盛,加龍膽草、黃芩、梔子清肝瀉火。
·腎陰虛
癥狀:腰酸,遺精,兩足痿弱,眩暈,耳鳴,甚則耳聾,口干,咽痛,顴紅,舌紅,少津,脈沉細。
治法:滋補腎陰。
方藥:左歸丸。
本方具有較強的滋補腎陰的作用。方中以熟地、龜板膠、枸杞、山藥、菟絲子、牛膝滋補腎陰;山茱萸、鹿角膠溫補腎氣、助陽生陰。
遺精,加牡蠣、金櫻子、芡實、蓮須固腎澀精。潮熱、口干、咽痛、脈數為陰虛而火旺,去鹿角膠、山茱萸,加知母、黃柏、地骨皮滋陰瀉火。
五臟的陰虛在臨床上均較常見。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