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癤病中醫驗方
治癤病中醫驗方
癤病多見于炎熱季節,往往以頭、面、頸、腋下及臀部等常受摩擦的部位為多見,常見于營養不良的小兒或糖尿病患者。最初為與毛囊一致的炎性丘疹,漸漸增大成為粉紅或暗紅色浸潤結節,具疼痛和觸痛。經2一3天后結節化膿壞死變軟,形成膿瘍,中央有波動,并有膿栓,破潰后形成一個火山口狀孔洞,不時有勝波溢出.當膿栓和壞死組織排出后,疼痛頓減,炎癥紅腫逐漸消退,約1一2月愈合,局部殘留疤痕。患者可伴有發熱頭痛、周身不適、淋巴結腫大等全身癥狀。體質弱者甚至可引起膿毒血癥或敗血癥。輕者可不破潰,炎癥硬結逐漸吸收消退。本病可發生于全身任何部位,尤易發生于預、面、頭皮、腋窩及臀部等處。發生于面部者,尤其在鼻附近的癤易引起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腦膿腫或敗血癥。中醫認為,本病多由內郁化火、外感風邪、蘊阻于皮膚所致,治宜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下面為您介紹幾則治癤病中醫驗方,供參考:
玉屏風散加味 取黃芪30克,白術20克,防風10克,野菊花10克,蒲公英10克。加水600毫升,煎至300毫升,分2次口服,每日1劑。
僵蠶方加味 取僵蠶20克,地鱉蟲10克。將以上二味藥研粉,每次10克,溫開水送服,每日2次。
多枝膏 取桂枝10段(5厘米),桃枝、柳枝、桑枝、松枝各10段(5厘米),麻油2000克。入鍋內熬至枝枯黑為度,用紗布濾去渣,再入凈鍋內,熬至滴水成珠。血余碳,乳香(去油),沒藥(去油),研細,入鍋內攪勻,務須老嫩合適,收藏。攤貼。
蜂膽膏 野蜂房3個,豬膽3個,雄黃10克,冰片5克。先將野蜂房燒至外皮呈黑褐色,里面黃褐色,再將蜂房,雄黃,冰片分別研末后混勻,加入豬膽汁再熬成膏狀,糊狀,外敷患處,用敷料或者繃帶固定。每日換藥1次,一般用3~5天。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